为啥中国人要睡午觉,而欧美人大多不睡哪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寰宇之内,哪怕是相隔万里,信息也能瞬间到达。不用出家门,就能了解到全世界各地,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很多人比较奇怪的是,国外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午睡的习惯,有时还会在下午的时候,喝点茶或者咖啡等提神饮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午是否睡觉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吗?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午睡、而欧美人士大多不喜欢午睡呢?

中国人与西方欧美国家的人们,由于漫长而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认知理解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了中国人普遍喜欢午睡、而欧美人大多不午睡这样的差别。

第一,养生之道不同

中国人的养生学,历来尊崇自然之道,讲究天人合一,遵循生命规律,最有名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睡“子午觉”。中医认为,每天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和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按时入睡,即为"子午觉",睡眠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亦早有文字记载:“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人卧则血归于肝”等说法,就是关于“子午流注”的养生之法。

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对应到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穴位开合相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当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循环流注,盛衰开合都有节奏,呈现时相特性。

子时和午时,就是养肝胆的最好时机,而卧眠,是最好的修养方式。此时睡眠,有助于精血内藏,肝胆得以调养,阳气继而生发。

一些睡眠不安和气血不足者,常会呈现出面色青灰、眼睛充血、神态倦怠、情绪烦躁的模样,这类人也比较容易发生肝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补足睡眠当是首要事,建议大家平时注意休息,养成规律睡眠的好习惯。

而在工商业发达的西方欧美国家,人们的养生观念,除了强调心理充实、精神健康之外,还特别注重运动养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格言,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极力主张人们参加运动,以此保持康健的体魄。

所以,西方人普遍不会在白天安排睡眠活动,他们更喜欢通过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各项免疫力。

第二,饮食结构有差异

中国人的主食,多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米面,或者以米面为主要原料的再加工食品。这些食物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在摄入人体以后就会产生很多的糖类。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又特别强调要在中午吃饱。

米饭、面条之类的大量碳水食物会让血液中的糖分骤然增多,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导致大脑产生缺氧感,所以人们在午饭后常会困意沉沉,亟需片刻的睡眠,让精神得到放松休息。

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则跟我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重视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等的摄入,多以鸡蛋、火腿、牛奶、水果、巧克力等为主要食物。即使在午餐时吃些汉堡、三明治之类的食物,碳水比例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而且,西方人普遍有喝咖啡的习惯,在午间或餐后来一杯咖啡,提神又解乏,精力能迅速得到恢复,一整天都能保持头脑清醒,这也是很多西方人并不需要午休的原因。

第三,生活习惯使然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们自古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习惯。《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主收敛,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主闭藏,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千百年来,中国人早已习惯了早睡早起。在一整天的劳作过程当中,也习惯性地通过睡个午觉来缓解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正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一代代的中国人在教育孩子们时,也喜欢强调午睡的重要性。

在中国,几乎在每个家庭、工作场所、幼儿园、中小学校,都会排出专用于午休的时间段。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就曾分享过自己的午睡习惯,他说:“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生活在广东,温度相对比较高,人容易疲倦,午睡半小时,工作起来精力会好一些。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人坚持午睡,这是一个好习惯。”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不存在这种生活习惯,他们甚至认为午睡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当感觉身体疲乏需要休息时,他们一般倾向于选择通过聊天、听音乐、喝杯咖啡、吃点下午茶等娱乐休闲活动,来振奋精神。

西方人的生活作息习惯,跟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大不同,他们的作息时间,并不是参照日升日落的自然天象,而是喜欢参照时钟。比如无论什么季节,在早晨都习惯性地定在七点钟起床,晚上在十一点钟休息。在一些公司中,人们还习惯性地选择在中午一点钟开会、娱乐等等。

第四,礼仪文化在影响

我们中国人觉得,睡午觉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了。所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午休时间里,人们或者卧在床上睡,或者躺在沙发上休息,或者趴在桌上打个小盹,只要能得以小憩,甭管哪种睡姿,并没有什么不妥。

而在老外眼中看来,在公共场合里睡眠,是极其不雅的行为。他们普遍认为,睡觉是私密的事情,不该暴露在公众场合,以免给他人造成不好的视觉影响。他们觉得午睡是5岁之前的孩子才做的事情,而青少年和成人则要注意公共文明。

养成午睡习惯才会更健康吗?

俄罗斯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在早上和下午的状态比较好;而欧美人多是夜猫子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属于混乱型,不分什么时候,整整一天随时都要保持精力充沛,比如医生、警察、飞行员这样随时需要保证注意力集中的职业人群。而无论从事哪类职业,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午睡习惯,而大多数欧美人从来不午睡。

但是,从长期的研究结果来看,午睡是否让中国人更健康,或者说不午睡让西方人更不健康,其实并没有定论。

虽然我们中国人大都认为午睡的好处多多,养成午睡习惯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健康也是相对而言的,午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让一个从来不睡午觉的人,强行去午睡,他十有八九也是睡不着的,可能还会因为睡眠障碍而焦虑重重。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不适合午睡,比如失眠人群,夜里本就不好入睡,白天若再午睡更会加重失眠的程度。还譬如体重超标者、血压偏低者、年纪偏大者(65岁以上)等等,也不太适合午睡。因为午睡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身体负担,从短暂的午睡状态中醒来,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所以,也不见得一定要养成午睡习惯,才算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欧美人,关于午睡这事儿,说到底还要取决于个人喜好和长期形成的作息习惯。能让自己感觉身心轻松的,才是最健康的方式。

午睡的最佳时长

很多人可能因为午睡恢复了精神体力,而有些人却可能因为午睡而感觉更加昏沉疲惫了,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研究显示,睡眠过程中,身心其实在经历一个周期性的变化,从清醒进入浅睡眠,然后进入深睡眠,中间还会回到浅睡眠,当午睡时间超过45分钟以后,就进入做梦的睡眠。此时,人体肌肉进入完全松弛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醒来,便会感到头脑昏沉,全身无力。

所以,午睡时间也不见的是越长越好,科学的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到45分钟以内。

午睡时机和正确姿势

很多人喜欢吃过午饭后立马就去午睡,有时就会隐隐觉得胃痛不舒服;还有人喜欢躺下来看看手机刷刷视频,以至于久久不能入睡。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午睡习惯。

因为餐后立即午睡会加重人体消化负担,使人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严重者还会生出胃炎病痛。而躺着看手机的行为,则会极大地伤害到睡眠质量,此外还会损伤视力、损害皮肤健康。

所以医者常常建议大家,吃过午饭后可以适当活动,在周边散散步或坐下来休息,20分钟以后再去午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还有很多人认为,午睡不必在乎睡姿,怎么舒服怎么睡,况且有相当多的人因条件受限,也只能趴在桌面上午睡。但是,这样的不良睡姿,真的很损伤眼睛和脊椎健康,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正常呼吸。

一般来说,午睡最佳的姿势是平躺着睡。如果受限于条件,也可以让头部靠着椅背向后仰睡,或者拿张软垫子放在半边脸下面,侧趴着睡。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压迫神经,或挤压胸腔。

最后的总结

中国人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养生之道,午睡正是根生于中国人的养生文化而备受推崇的健康生活习惯。而西方欧美人士即使不喜欢午睡,却也可以通过健身运动保持精神饱满。

这两种方法其实殊途同归,在追求健康这事上,全人类的目标永远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爱午睡?》南周知道,-08-03

《午睡好处多不过您睡对了吗》厦门晚报,-07-13

《老年人睡眠的四个误区》河北日报.4.2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xm/15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