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声音与画面巧妙配合,让我们身

苏联电影理论家弗雷里赫曾说:“现代电影艺术的本性归根结底决定于画面同有声语言综合的结果。”声音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元素,它关系到电影构思和情感表达等各个层面。在《罗拉快跑》中,声音与画面巧妙配合,让我们身临其境。

一、音乐

本片中运用了大量主观音乐,且环境音响较少,突出了其非纪实性。导演汤姆提克威认为:“影像加上音乐,这就是电影。”在《罗拉快跑》中,提克威对声画关系的把握十分巧妙。

01:声画同步

快节奏音乐贯穿整部影片,与“快跑”的基调相符合,也推动了情节的不断发展。富有节奏感的电子音乐象征着罗拉快速奔跑时的心跳声和喘息声,与罗拉奔跑时画面紧张的氛围相统一,提高了画面的感染力。同时,电子音乐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刺激感,营造出特殊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电子游戏之中。

三次奔跑的主观音乐风格统一,但细节上有略有差别,整体的情感是递进的。从第一次奔跑对应的《RunningOne》到第二次奔跑时的《RunningTwo》,歌词有“Iwish…”变成了“Iwantto…”,语气更加坚定强烈,暗示了罗拉在第二次奔跑中会更加主动,对应了罗拉抢劫银行的情节。第三次奔跑时的《RunningThree》的旋律更明快活泼,预示了这一次奔跑是充满希望的。

02:声画对位

在第一次故事的结尾,罗拉与曼尼抢劫超市后逃离现场时,快节奏的电子音乐戛然而止,慵懒甜美的爵士音乐《WhatADifferenceADayMade》响起,舒缓的音乐与二人逃跑的紧张画面形成声画对位,暗示歌曲中的美好是不真实的,二人得到10万马克的喜悦也是短暂的,罗拉马上会遇到麻烦——被走火的警察击毙。

二、人声

罗拉的三次大叫是人物情绪宣泄的出口,刻画了一个独立、果敢又刚烈的女性形象。

第一次大叫在9′18″,男友曼尼向罗拉求助,两人争执不下。罗拉的一句“Pleasestopit!”使得屋内的玻璃器皿爆裂,声音和画面巧妙配合,展现了罗拉身体里蕴含的巨大能量。之后,有节奏感的电子音乐和两人的对白都停止了,画面陷入短暂的无声中,配合着乌龟缓慢爬行的画面,其间的巨大的反差反衬出罗拉喊叫之剧烈。

第二次大叫在21′05″,罗拉闯进父亲的办公室寻求帮助无果,在父亲的反问下大叫一声,震碎了墙上的玻璃钟。这一喊是人物矛盾激化的体现,玻璃钟的破碎象征着父女关系的破裂。

第三次大叫在67′30″,罗拉在赌场以歇斯底里的尖叫使球停在了“20”的位置,赢取了10万马克。这里的大叫《铁皮鼓》中奥斯卡的尖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对世俗世界的反抗。

三、音响

影片的开头,伴随着黑幕中巨大的兽形钟摆出现,钟表的滴答声和钟摆摆动的机械音响响起,暗示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整部影片由罗拉拯救处于困境中的男友曼尼的三次尝试构成,20分钟的时间十分紧迫,奔跑的罗拉分秒必争。

《罗拉快跑》用多变的声音带我们随罗拉进入这循环的游戏中,声画交织,分外动人心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zz/14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