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通讯员胡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烦恼、焦躁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逐渐增多,心理问题也成为困扰人们的“现代病”。日前,为满足患者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湖北首家心理危机干预门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诊。
患者正在心理危机干预门诊问诊
“原以为多元看一次的门诊,需求可能没那么高,没想到号一放出来就约满了,现在是一号难求。”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王惠玲教授介绍,该门诊周一至周五全面接诊,为前来就诊的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干预、疏导与治疗服务。
探访:多元心理门诊一号难求
2月15日,记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探访。中午12点,在该院精神卫生中心一楼诊室外,仍有不少患者正等待就诊。患者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中老年,涵盖各个年龄段,其中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就医的患者。记者走上二楼,来到心理危机干预门诊所在的诊室门口。除了一块不太显眼的招牌,这间诊室看上去与其他诊室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敲门进入,只见不大的诊室里摆放有鲜花,墙面挂着一幅画,简单而又温馨,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王惠玲教授,刚刚接待完当天上午的第三位患者。
从外地赶来的刘女士和老公带着他们上高中的儿子,正准备走出诊室,这已经是他们一家三口第二次来到心理危机干预门诊。“上周经过王惠玲主任的疏导之后,我们觉得找对了方向,开始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可以和他有一些交流。于是回去后,我们又赶紧在网上抢到了这周的号,今天早上6点就从家里出发,一家三口又赶来看门诊。”刘女士介绍,因为她和孩子爸爸教育方式的问题,过于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大概两年前,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出现了叛逆、易怒、暴躁的情绪,有时甚至砸东西、骂人吼叫;可有时候,他又会整天无精打采的,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也拒绝与人交往,陷入抑郁。最终经过四处就诊,医生诊断孩子患上躁郁症,也就是双向情感障碍。“这两年,我们带着他看了很多地方,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医生往往只能给予诊断和开药,而心理疏导这一块,我们只能求助于私人机构,虽然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并不明显。经过这两次心理危机干预门诊,我们好像对孩子的愤怒、纠结有了一些理解,我们回去后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相处,看看对孩子的情绪稳定和健康成长是否有帮助。”
多元看一次的门诊,原本以为会少有人问津,但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