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在今年秋季上档,音乐的狂潮又一次席卷而来。开场三期32支乐队集结北京录影,赛制较于去年第一季有重大改变,开场竞演就有将近一半的乐队被淘汰。《乐队的夏天》不同于其他造星节目不同,年轻乐队和曾经叱咤摇滚乐队的老炮儿乐队同台竞技。这似乎既考验了乐队的人气也引起了广大乐迷对于音乐本质的讨论高潮。
因为《乐队的夏天》刮起的摇滚风,实际上并没有前几年因为《中国有嘻哈》引起的现象级文化对冲大。因为《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不仅街面上多了打扮新潮,发型时髦,走路带风的嘻哈girl/boy,甚至主流娱乐圈都进入了大众的讨论视野。相较于《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在第一季的成功之后,不少摇滚乐队也进入了大众视野,取得了相较于之前比较辉煌的商业价值和名利。
以新裤子乐队为例,自从取得了《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的冠军之后,在各大综艺节目、跨年演出、各种商演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就连今年夏天话题性、曝光性最盛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次公演也是新裤子鼎力相助。当然也有不少负面影响,有人批评新裤子去这种主流场合商演就是掉价;有人对新裤子恨铁不成钢,好好恰行业内的饭不好吗,为什么要去这种场合找骂活该;有人老泪纵横的觉得自己喜欢的乐队终于出息了,登上了主流舞台,得到大众认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当然更多的人表示根本不认识新裤子,除了白冰是他们的铁粉,很多姐姐们都没听过他们的歌,真是难为还要姐姐们配合他们了。
众说纷纭中,大众对于摇滚乐这个在我国环境里属于小众音乐的褒贬不一。《乐队的夏天》因为剪辑的关系,众多音乐性的东西被剪掉,突出了专业乐迷答非所问和更多针对性的言语让节目看起来更针锋相对综艺感更强,使这个节目看起来更像娱乐大众的综艺节目了。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
解不同造就了喜好风格的偏差,有人喜欢新潮、躁动、节奏感更强的金属、朋克;有人就喜欢迷幻、律动性更强的实验型音乐。一时间众说纷纭,都要打起来,不过是有2种想法,一种是我喜欢的音乐,因为太小众,不喜欢别人跟我喜欢的不一样;还有一种是我天,这种风格我可太爱了,你怎么会不喜欢呢?
现代数字音乐的崛起,不像以前宣传渠道那么狭窄,全面互联网化让我们喜欢什么随时上网就可以搜到,不喜欢切歌就好了。而摇滚这种类别的音乐恰恰就是需要一种氛围感,livehouse里的氛围是你在耳机里找不到的频率,更别说跳水,mosh,开火车等一系列在音乐现场才能感受到的操作。
但音乐需不需要真的懂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太想懂音乐了,而解读就是证明“懂”的最好方式。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赋予音乐意义,虽然那只是不同波频的振动,但也许有首歌承载了青春,有些乐队化解过曾经的孤独,所以音乐品味才变得如此敏感,不容冒犯。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一直致力于推广经典音乐,在调查研究中他发现,“听不懂”是把人们挡在经典音乐门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所以不喜欢。对此,周海宏的观点是:音乐何须懂?
他认为,不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就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来一盘红烧肉,你不会问他:‘诶,这里边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吧?”
不要给耳朵设限,不要给音乐设限,喜欢什么就大胆去喜欢什么,没必要强迫别人跟你喜欢的一样,也不用质疑自己喜欢大众音乐也没什么不妥。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音乐就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