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体瘤,战胜垂体瘤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20%,且不断处于上升趋势。垂体瘤前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患者常常会忽视垂体瘤带来的危害。垂体瘤不仅会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会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因此,加深对于垂体瘤的认识尤为重要。
垂体瘤的常见类型1、无功能性垂体瘤腺瘤
无压迫或内分泌表现,患者仅有头痛或青年女性轻度月经紊乱等。
2、生长激素垂体腺瘤(GH)
早期瘤仅数毫米,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手指变粗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
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水牛背、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垂体瘤的三大病因你了解吗?1.血管因素:由于垂体腺瘤内血管丰富,形成不规则血窦,血窦壁很薄,由于肿瘤体积不断增大引起局部压力增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现代血管造影技术已证实垂体腺瘤内血管比正常腺体的血管细小,直径不一。通常在电镜下观察这些血管不完全成熟,其基底膜呈破裂或节段状,血管周围间隙被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压缩,这些均是垂体腺瘤出血的基础。
2.肿瘤类型:泌乳素腺瘤多见,这不仅因为它在垂体腺瘤中较多见,而且由于该瘤体积一般较大,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和血供障碍。以往认为垂体卒中多见于体积较大的腺瘤,但目前认为小腺瘤亦可发生,许多微小腺瘤卒中后,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亚临床垂体卒中。
3.外部刺激诱发:外伤在患垂体腺瘤时,若头部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头颅与脑运动速度不一致,肿瘤与脑颅在运动的瞬间发生挤压或牵拉,导致或促进供瘤血管出血,尤其是肿瘤病理血管。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可以使得瘤体内血管增加,增加出血的机会。有实验表明,雌激素能导致垂体充血,易出现垂体卒中。
垂体瘤早期症状不可忽视垂体瘤的临床表现早期很少,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垂体瘤压迫神经或者引起其他严重的症状。
1、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2、泌乳、月经不调、不孕: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继而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
3、头痛:大约有2/3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
4、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
5、面容、四肢及形体的改变:由于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过度生长,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可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等症状。
6、其他神经和脑损害: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IV、V、VI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颞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何科学诊断垂体瘤?1.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3.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哪种有效1、中医治疗:中医治不好脑垂体瘤,目前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特别是手术不能全部切除的垂体瘤的辅助治疗。适用于不能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疗后的垂体瘤患者,可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
2、放射治疗:即放疗,垂体瘤的放射治疗常用的是伽玛马治疗,虽然放疗对垂体腺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很大,放射治疗仅适用于手术不显著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瘤以及以及肿瘤直径小于3.0厘米的垂体瘤的治疗。
3、西药治疗:在所有类型的垂体瘤中,只有内分泌检查异常的垂体瘤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不能治好垂体瘤,并且可能终生服药。因此,西药治疗仅适用于泌乳素增高型的垂体瘤、GH腺瘤,ACTH腺瘤等。
4.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在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垂体瘤传统的切除手术创伤大,如切除鞍旁和斜坡巨大肿瘤时,需采取经颅入路,手术创伤较大,耗时较长,并发症较多。
5.经鼻蝶微创手术——临床治疗垂体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进一步推广及普及,经鼻蝶微创手术成为国内外医学者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推荐。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在总结以往的经蝶窦入路手术经验以及开展鞍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率先开展改良“经鼻蝶微创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蝶骨平台和斜坡巨大肿瘤。它采用不开颅的治疗方式,借鼻腔通道,经蝶窦直达垂体肿瘤,然后采用不同视角的观察镜伸入鞍内观察,减少肿瘤遗漏的发生率,并对侧角内的肿瘤在内镜的直视下切除,减少了盲目操作带来的并发症,突破了垂体瘤传统手术治疗的禁区,手术时间短,不伤及大脑其他组织,明显降低了对脑组织、脑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对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保护更为可靠,愈后更好。
“经鼻蝶微创手术”示意图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王庆明医生解释说,垂体对人体内分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稍有不慎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经鼻蝶窦微创切除手术治疗脑垂体瘤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但也不排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尿崩症,脑脊液鼻露,颅内感染、失明等。因此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将并发症风险降到最低。
医院“经鼻蝶微创手术”实况图
“经鼻蝶微创手术”四大突破性优势:
1、突破传统手术禁区
突破脑部传统手术的禁区,经蝶窦直达垂体部位切除肿瘤。
2、多视角镜下无遗留
采用不同视角的观察镜伸入鞍内观察,减少肿瘤遗漏的发生率和盲目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3、将脑损伤降到最小
直达微创通道手术,大大降低了对脑组织、脑神经的血管的损伤。
4、恢复快、外观无疤痕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手术入路经鼻腔通道,外观无损伤,恢复快,愈后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