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谱写的命运交响曲,约翰克利斯朵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lianxi.html

罗曼·罗兰在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曾经在给他的女友索菲亚的信中说:“我要写一部音乐小说。”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也说过:《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音乐小说。

音乐中的交响乐一般分为4个章节;这部洋洋洒洒数百万言的4册小说,也如同交响乐的4个乐章一般:时而深情凝炼,沁人肺腑;时而灵感飞涌,令人应接不暇;时而洞若观火,使人茅塞顿开;时而如泣如诉,婉转动人;时而飘逸高超,荡涤烟尘。

01

罗曼·罗兰在年《约翰·克利斯朵夫》4册本原序中写道:

“现在我们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不以逻辑的、外在的因素为先后,而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这样,整个作品就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小说第一册由《黎明》、《清晨》、《少年》三卷组成,犹如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奏响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

他在此时的生活中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的《反抗》、《节场》二卷,构成了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激烈地写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面对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恶,表现了主人公与社会的激烈冲突。

天真、直率、专横、过激的他,不时地思索人生,却是单枪匹马地、可笑又无谓地反抗着。

第三册包括《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三卷,可视为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其内容与上一章恰成正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主要咏叹主人公与奥里维真诚的友谊,以及他与法朗梭阿士纯洁的爱情。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燃,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为黎明的曙光。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弥留之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感悟到“一切悲欢苦乐,是非得失,都是相对的;一切对立的、冲突的因素,最后都归于和谐”。

“和谐”成了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这一册可视为交响乐的第四乐章。

在这四个乐章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成败得失等各种对立的因素搭配组合在一起,彼此冲击应和,形成交响乐旋律的洪流,也谱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的命运,最后趋于和谐与统一。

整个作品,气势浩荡,浑然一体,鸣响着追求灵魂自由的强音。

02

不只是音乐的结构,作者更借鉴了音乐节奏的特征,使《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学语言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

在对莱茵河夜色的描写中,他写道:

它的咆哮静下来了;那才是无限温柔的细语,银铃的低鸣、清朗的钟声,儿童的欢笑,曼妙的轻歌,回旋缭绕的音乐。伟大的母性之声,它是永远不歇的!

这段排比句式的景物描写,描绘了河水的低缓和柔和,赋予莱茵河以“伟大的母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从字里行间,我们仍可感觉到文学语言的节奏感与作者心灵音乐的旋律。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这类对音乐惟妙惟肖的描写,还有如:

“音乐,你是一个心地清明的朋友,你的月白色的光,对于被尘世的强烈的阳光照得炫晕的眼睛是多么柔和……音乐,你是一个童贞的母亲,你纯洁的身体中积蓄着所有的热情,你的眼睛象冰山上流下来的青白色的水,含有一切的善,一切的恶,一一不,你是超乎恶,超乎善的……

“音乐,你抚慰了我痛苦的灵魂音乐,你恢复了我的安静,坚定、欢乐一一恢复了我的爱,恢复我的财富一一音乐,我吻清你纯洁的嘴,我把我的脸理在你蜜也似的头发电,我把滚热的眼皮放汪你柔和的乒掌中。”

音乐好象是一条河,不断激起动人的波涛。主人公的人生也像条河,这是险夷同存的河,顽强斗争可歌可泣的河。

小说的音乐性不仅表现在框架结构的营建和语言节奏的运用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音乐环境的描写上。

作者在小说中,除了采用人物演唱或演奏这种客观性音乐来创造音乐环境外,还将自然的音响引入小说,赋予它们以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使之成为渲染环境气氛,表现人物情绪的手段和方法。

如他听见父亲在钢琴上试音的时候:

“从中奏出一组轻快的琶音,仿佛阵雨之后,暖和的微风在林间湿透的枝条上吹下一阵淅沥的细雨。”“突然有阵瀑布似的声音,管风琴响了”。

自然音响的细雨声音、瀑布声音分别与钢琴上轻快的音符以及管风琴的声音相比拟,贴切而生动,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更有将自然音响拟人拟物,如:

“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的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

这就将波涛的声音这一自然音响赋予音乐的节奏,然后以扶摇直上的葡萄藤作喻,形容波涛向前翻滚推进之势。

又如:

一只很小的鸟停在树枝上开始唱起来,唱得非常热烈。他不声不响的听着。水在那里喝语。开花的麦秆在微风中波动,簌簌作响;白杨萧萧,打着寒嗦。路旁的篱垣后面,园中看不见的蜜蜂散布出那种芬芳的音乐。

这从听觉人手,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鸟、流水、麦秆、白杨、蜜蜂以人的情感与声音,特别是“园中看不见的蜜蜂散布出那芬芳的音乐”一句,打通了听觉、视觉,甚至嗅觉之间的界限,让各种感官沉醉于美妙的天籁之中。

难怪罗曼·罗兰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切都是音乐。一切都在颤动,以至石头。整个宇宙是一曲巨大的、难得的音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中,莱茵河的水声,圣·马丁寺的钟声反复出现,“永远是它们深沉而熟悉的声音在歌唱……”。

这种注入了生命节奏与情感旋律的声音成了统驭小说的主导音响。

它不仅在结构上起到了照应首尾,引导和控制故事情节进程的作用,而且为音乐主人公命运的演进提供了一个特殊的音响世界,给读者理解作品中人物奔流不息的思想感情以暗示的线索。

03

在扉页上,罗曼·罗兰将小说题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胜的自由灵魂。”这是作者对于生命哲学的沉思,以及对于“自由灵魂”追求的理想。

小说对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利用音乐,追求灵魂自由的思想塑造是极为成功的,以至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抗争、自由的象征。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抗争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以至常使读者忘记了是在读小说,仿佛自己也同他共同生活,伴随他一起喜怒哀乐。

对自由灵魂来说,是不自由,毋宁死。约翰·克利斯朵夫身处腐朽混浊的“节场”般的世界,但超脱于普遍衰落和道德沦亡之上。

他毫不退让地与假丑恶作着永不妥协的斗争。他愤世疾俗,“愤缥渺的雾,贫血的谎言,没有阳光幽灵式的思想,他浑身冰冷。他迸着全部的生命力向往太阳。”

小说毫不掩饰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也毫不留情地剖析了那些所谓“安分守己的人”的灵魂。作者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之口说道:

“安份守己的人,看到人家认为一切都不大行,看到人家挖出这么些惨事丑事来,是要痛苦的,他们受着剥削,可是不愿意承认。他们发现人家吃的苦已经受不住了,所以宁愿无知无觉地做牺牲品……可是即使他们不愿有人帮助他们反抗压迫的人,至少也得知道别人跟他们一样受着压迫而不像他们那样逆来顺受,没有那种自欺欺人的本领。”

这些话地指出了那些“安份守己的人”的虚伪,他们表面上“安份守己”,实际上是缺乏自尊心,缺乏对生命的礼赞。

克利斯朵夫的精神,是与苟且偷生的精神截然相反的。“他和巴黎的格格不入,对他的个性有种刺激作用,使他的力量增加了好几倍。”

比如,他在巴黎公演失败后,向嘲笑他的人们喊道:审判我吧,我也审判你,再过一百年,你们必定举手投降!

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强者意识。外界的障碍,环境的丑恶,绝不能使生命萎缩,反使其激发出炽烈的光辉,不断抗争,不断创造。

生命的价值在于抗争,在于创造,这才是生命力最强大和最有意义的表现。书中便有这么一段创造——欢乐颂:

“欢乐,如醉如狂的欢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一切现在与未来的成就,创造的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其余的尽是与生命无关而在地下飘浮的影子。

然而对于那些不能创造的灵魂,对于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追求者,又怎么能够获得内心的解脱呢?

在小说的第一册末,克利斯朵夫曾为陷入迷途而痛苦,他对舅舅倾诉道:

“舅舅,怎么办呢?我有志愿,我奋斗;可是过了一年,仍旧和以前一样。不!连守住原位也办不到!我退步了。我没有出息!我把自己的生命蹉跎了,许的愿都没做到!”

他的舅舅这样开导他:

“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吗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吗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人应该做他能做到的事——竭尽所能。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从克利斯朵夫舅舅的话中,可以发现一个人敢于出生入死、挺而走险,固然可称勇敢,但是一个人要能善始善终、竭尽所能,似乎更为不易。

英雄不仅在于能克服外部障碍,而且还在于能够战胜自己。任何人只要真正做到了竭尽所然,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定创造。

自由的灵魂,从不应妄自菲薄,无论是外界的禁锢还是内心的怀疑,都不能熄灭他生命的创造的火焰。

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是一个天才音乐家,他也经历了怀疑自己的精神危机。他的舅舅帮助他克服了这次精神危机,使他的抗争意识从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一次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有重大意义的危机,这次危机克服后,他进入了一个心灵解放,灵感进发的新阶段。

他全力以赴,与假丑恶英勇搏斗;最后,他成功了,他用他音乐点缀了这个世界,他用真诚的生命点燃了追求自由永恒的火炬。

作为一部描写音乐家的小说,它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音响的世界,它启动着读者的遐想,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音符的空间,感受着一颗自由而高贵的灵魂,永不停歇的抗争史诗。

只有出自内心的才能进入内心,约翰·克利斯朵夫那颗自由而高贵的灵魂,充满了英雄的热情和不可摧毁的乐观的情绪,不也正是给了我们以这样的情感的共鸣以及力量的激发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xm/1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