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添乱帮」 每篇文章的文末留言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共鸣的程度,也可以用来验证所发文章是否是阅读者需要、感兴趣、愿意互动的话题。
昨天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医生的《苹果砸了牛顿!小卵泡排卵招谁惹了谁?卵泡的大小和卵子质量有关系吗?》,文末的留言条数居然排在近一个月所发文章留言条数的前列,而此文发完还不到24小时。可见,张医生和他的文章属于阅读者需要、感兴趣、愿意互动的类型。
列举3条留言:
给张宁医生点赞,顺便也给自己贴点金。善良的人的确值得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今天继续转发一篇张宁医生的原创文章,原名:《生殖抗体原委》,年11月26日首发于其“微医”咨询平台。有多位患友反应,该平台仍可以咨询张医生。原文如下,题目被帮主改成了《有生殖抗体(不孕不育抗体)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图片全部由帮主百度搜索而来,广告为 据我所知,在不孕,反复流产人群中广泛开展的“生殖抗体检测”项目(帮主注:有些也叫不孕不育抗体×项,个别项稍有不同)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滋养细胞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胚胎抗体。这些抗体我中心都可以检测,我也曾负责检测过半年。
在接触此类抗体最初,我也曾对其意义深信不疑。年时,曾有一位流产2次的患者因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拒绝治疗之后,我要求其签字,又找科室领导再次与其沟通。最后患者仍然拒绝治疗,转诊中医科,最后中医科的医生因不知道什么是子宫内膜抗体而不敢接手,因为教课书上根本没有提过类似生殖抗体检测,最后患者只好再次复诊接受治疗。
《妇产科学》教课书是一本很权威的书籍,去伪存真。只是那时候我还很年轻,看过两遍以后觉得这本书写的太简单了,学艺心切的我就去看那些厚的书了,而这些书则是“百家讲坛”,现在看来这些书不乏是为了出书而写的。当时的我还在妇产科书上相关章节标注补充了相关抗体的检测项目,想让我的妇产科教材变得丰满。文化市场混乱势必影响到民生,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人都会整顿文化市场。而每一次都会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
医院郁琦教授讲课时,郁琦教授否定了此类抗体检测的意义,但是没有说为什么,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怀疑否定这些抗体。因为我们是医生,而抗体检测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测,收入分开核算,我们认为没有意义之后便不再建议患者检测了。只是当时年轻的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我当初想知道的现在也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年毕业下山,医院,医院医院从病源数量上相差很远,医院当时科室一天的门诊量在人次左右,而医院一天的门诊量在30人次左右。当时的我充满了对以后生计的担忧。这里集门诊与实验室为一体,收入是共同核算。我开始从事此类抗体的检测,我是临床医学出身,不属于检验专业,之前没有从事检验工作的经历。我曾认为那是我人生的低谷,但就是在从事生殖抗体检测的半年,让我对检验的认识有了彻底的改变,改变了我的医疗观。
生殖抗体检测纯手工操作,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极多,且结果评估不够客观。生殖抗体检测一项20元钱,可想成本极其低廉,物价局在定价时往往价格是成本的三倍做为定价原则。再者抗体检测使用的是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假阳性率高是与检测方法本身与生俱来的问题。通常检验科在进行乙肝检测时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发现阳性后实验室要再次进行复查,而这个复查是免费的患者根本不知情。可是生殖抗体检测根本做不到复查,成本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次不像乙肝问题涉及医疗风险。因为实验室质控的问题和我希望对抗体阳性者进行复查,触及了最敏感的收入问题并且得罪了当时负责检验的实验室人员,我的工作岗位被调动到了门诊。而我也因此在之后两年的时间内没有再从事实际的医疗工作,而是按照有关部门去轮转各个科室——被修心养性了,虽说是有关部门的要求,但是当时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我是被严格执行了该要求。
我现在没有看到过一本书,上边讲通过血液标本检测生殖抗体有意义,因为现在我只看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书。大概年前后我在北医三院参加其组织的一个学术会议,曾有一位发言人讲其在生殖抗体检测中的研究成果,认为在自然流产的病因中生殖抗体占首位,发言结束后受到台上三名专家、台下一名教授的纠正或者说批判。大家罕见的不留颜面批判这位发言人的言行,是怕其影响到广大基层工作者的认识。他的确拿出了很多数据,我也不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在反复流产的人群中的确有很多人能检测到类似抗体。在对自然流产或稽留流产(胎停育)的患者进行清宫时,子宫内膜和胚胎的部分微小的分子结构渗入血中进入母体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产生了抗体,这种抗体可能永久性的存在,难道这就是造成这次流产的原因吗?还有就是真的会造成再次流产吗?不能因为检出就构成必然联系。
对于清宫后检测阳性的患者我建议可以再次生育前复查,就变成了阴性。即使有联系,检测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有阳性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过段时间再次复查以前阳性的抗体没有了,而其它抗体阳性了的笑话曾时常发生。这就是证明类似抗体检测缺少意义的最直接证据!
如果你发现类似的问题,却又不知道何去何从,那你可以不告诉你的就诊大夫,医院医院多次复查对比,以深刻体会其不可靠性。对于胚胎停育花钱检测买放心的心态,我不赞成,但是既然你们愿意这么去做就多花点钱反复检测去买一个更放心吧。(帮主注: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医院的问题,其实是检验技术客观存在的自身缺陷,关键在于医生怎么去解读、去应用于诊断!)
其实最初生殖抗体检试剂盒曾标注只能用于科学研究,而不能用于临床诊断。不知道什么时候如何就变成了临床的检验项目,从年我就开始接触这些抗体。大概在11年后突然摇身一变,这句话就被抹去了。孕酮低都不一定会流产难道有抗体就一定会流产吗?
的确有些官方资料报道“男方抗精子抗体”的问题,但是那只是抗精子抗体检测,且是对精液标本进行检测,而不是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不同。精液中抗精子抗体检测费用较高,而且亦有假阳性可能。鉴于假阳性,对精液抗精子抗体的检测也是不推荐在正常人群中大规模筛查的,而是在“精液不液化、大量精子凝集”的标本中进行检测精液的抗精子抗体。我们说“庸医治症(状)、中医治病、上医治心”。“精液不液化、大量精子凝集、抗精子抗体阳性”三者同时出现称之为病,单独出现称之为症。而症是不一定有意义的。对“精液不液化、大量精子凝集”的精液标本进行抗精子抗体检测才能最大的排除假阳性带来的误伤。
而其它几种抗体没有推荐检测的官方资料。
然,我们生殖抗体的检测在生殖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数年来从试剂生产、到检测,再到用药,巨大的产业链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成为该领域患者耳熟能详的检测项目。我可以做到不向患者推荐此类检测,但我做不到不开此类检测,因为患者时常强烈要求。(帮主注:医生确实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迅速说服患者)
年前后,医院的过渡筛查和假阳性率高,医院的正常开诊。因为抗体阳性患者不敢怀孕,不敢尝试最朴实无华且有效的黄体酮保胎。因为抗体阳性,在治好之前无法开展常规的促排卵、黄体支持、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助孕的治疗。河北曾有几位生殖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想出来改变恶习,为行业树新风,主要也是影响到了她们的日常工作。
在一次郁琦教授的讲课中,有一位在河北省生殖领域的1号人物,向郁琦教授提问:“医院检测类似抗体,患者辗转来到我的门诊,我们拿着这些抗体阳性的报告单都不知道如何跟患者解释,我认为这些抗体检测没有意义,不知道您怎么看。”要求郁琦教授解释此类生殖抗体检测的意义。其实是想借郁琦教授之口出来评评理。郁琦教授当时说了两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你们检查的项目也是我们查的,你们不查的也是我们不查的。”郁琦教授这次说话很委婉,也许是疲惫了,无奈了,也许不想说太难听得罪一些人。最关键是他没法拿出具体数据来证明这些检查没有意义,而我们那些为了晋升发表的医学文献资料里却充斥满了这些生殖抗体检测的意义。我百度了一下,除了我这篇文章写生殖抗体检测没有意义外,剩下的都是讲检测必要性的。医院是不查的,对于那些依然有疑虑的患者我建议你们也可以通过平台咨询郁琦教授以求证,郁琦教授现在还保留着前三次咨询免费的优良作风。
在这次会议上我还问了郁琦大夫一个问题,其实他没有回答上来。在讲课过程中郁琦教授说因为生殖抗体用的是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假阳性非常高,所以检测不可靠,不建议大家 我不是领军人物,但始终尝试说服患者放弃检测类似项目,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往往会给自己惹很多麻烦,有时和患者不欢而散。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劝患者少花钱都这么难。有时患者会扭头就走,然后去门口再挂别的医生的号再看了。医院“好人多”,而我临床经验不足。而其实领导在乎的不只是收入问题,而是因为收入问题造成的政绩考核。
之所以当年我在实验室检测了半年生殖抗体检测就又重新返回门诊继续做别人眼中羡慕的医生了,是因为半年内我屡次向科室领导反映放弃生殖抗体检测项目。当时许多人说我不成熟,不懂得处世之道。其实到现在我也不后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也正是当时我的执着让我又可以做回医生,否则我可能会老死在实验室了。
其实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想,人家专门医院来花钱做检查,排了半天的队,你却告诉人家不用查让人家回去,换做是谁都不会轻易的接受。而谁又能拿出最直接的证据证明给患者这个没用?因为很多人都在检测。其实关键给人能否看好病,能看好病自然你说什么都有人信,看不好你说那个没用人家自然不信。只是当时我刚毕业不久,缺少足够的治愈经验,如果医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会看病,那军校毕业的军官应该也不会打败仗了。
许多时候正规治疗比较繁琐,例如不孕的群体要反复监测排卵,必要时给予促排卵和黄体支持,卵泡发育不良是不孕的最常见原因。而流产的群体需要怀孕后雌孕激素保胎,但是许多患者在经过了不正规的保胎之后对再次妊娠心有余悸。生殖抗体检测一项15~20元钱,且治疗简单易行,所以成为买方愿意消费的项目。
如果不触及一下TZ问题,您很难理解为什么生殖抗体可以广泛的存在并发扬光大。我是一名医生,你来找我看病挂四块钱的一个号,而这里边只有我一块钱的提成。医院基本运行都是问题,何况是医务人员的基本生活开销。而医务人员的收入来自化验和药品提成。药品提成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而检验的收入会按比例返给所开单科室,医院内部运营模式是国家许可的,只要不返给个人头上。也就是说我的收入和我所开的检验其实还是间接挂钩的。也就是说只要您有花销我才能有收入,因此许多医务人员不愿意说,“您没事”,“这个不用查”。因此许多“可能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的检测项目才得以广泛开展,且越开展越多。
举个例子,所有官方资料上均认为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受精卵形成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但是这些错误的检查难度较大,费用高昂,不易普及。如果医务人员不因为那一块钱诊费给你耐心详细解释,你始终不会真正明白流产的原因都有哪些,其中有些是流产后我们没法发现的。根据国外的资料数据显示,只有8%的自然流产不是胚胎自身原因导致的(帮主注:这个数字我无从考证)。
你不停的找妊娠失败的原因不停的看,于是整个产业开设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其中许多都是没有明确意义或套用概念,甚或受限于检验技术本身极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指标,如果偶尔碰见了一个实验室指标出现了假阳性,你就认为是这个的原因,用了些莫须有的药物,再次复查时阴性了,你就认为是这个的原因,然后怀孕后用了黄体酮保胎成功了。你之后又会以自身为例现身说法给其它患者这个你所碰到的阳性的指标转阴后就成功妊娠了。而你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最瞧不起的就是那几毛钱的黄体酮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些检验技术就被滥用了。而一些不孕的女性,可能检测某些抗体阳性,用药转阴后紧接着促排卵治疗怀孕了,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案是促排卵而不是抗体转阴,就这样您也被误导了。更可怕的是生殖抗体检测发扬光大后,有人把生殖抗体检测运用到了孕前检查,出现阳性后用药治疗好了,这种情况下生殖抗体是否有意义更无从考证了。
而患者只是知道这里查那里也查,而且许多人都查过,许多专家推荐过,意义却不真的知晓。
以目前的TZ,只要有JJ效益,产业就能很快形成,而理论可以应运而生。有了理论支持再为了晋升有倾向性的发几篇文章,真理就出现了。患者之间交流最常见的一个思维误区就是,医院可以医院医院看病。为什么你医院不做呢?错误的检验催生了错误的理论,可能会让医学发展误入歧途,这让医学生们如何体会?
曾有位副高级专家和我同在北医三院生殖中心进修完后对我说,北医三院一点都不规范,她们不检查这些生殖抗体。我想这个医生在给病人推荐类似检查时不是为了钱,而是责任心。(帮主注:有时候是因为懂,有时候是因为不懂!)而我当时毕业刚半年,还好我的研究生专业就是生殖,对这个行业多少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是半路出家搞生殖的研究生估计会让这位副高带到沟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TZ得不到改变的大背景下,许多曾经满腔热血的医生都已经疲惫不堪。她们并没有输给那些对患者不负责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伪医。好的医生做的更大、更强。只是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呐喊的人真的累了,对这个****的**彻底无语了。因为治疗抗体吃药就可以好的概念很容易被接受,且价格也不高,就成了世人梦寐以求的仙丹。而真的治病花销就不止这些,也许是因为治疗生殖抗体过程简单而让许多人愿意相信生殖抗体的意义,愿意治疗。
医疗并不像医学一样单纯的存在。医疗因处于垄断位置,发展中深受说最少的话挣最多的钱的人性制约。
我现在让你做检查,说你有问题才能有收入,不过度医疗怎么生存?我希望有一天我花很大的精力告诉你这个你不用检查,也能有收入,而不是一块钱的收入。我们的检查项目开设越来越多,却都是对边边角角罕见原因的筛查。投入了如此之多的精力与花费。
我认为在目前,如果有医生跟你说你不用检查这个,你应该相信他。如果你不相信他,他也只能选择沉默。(帮主注:确实存在,他选择沉默,只是因为他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没有把握利用很短的时间说服你,并不一定是他真的不懂!)
我知道我这些“假说”的说服力还是不够,还是有人不相信这是真的,还是有人相信生殖抗体检测的意义,因为这只是我的片面之词。因为除了我这篇文章,百度出来的其它文章都是在讲生殖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的。我知道说了也没有人信,所以也越来越懒的说。
直到那天晚上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用百度百科词条搜索了“不孕症”和“复发性流产”,发现这两个词条是锁定的,禁止修改的,并注明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编辑者分别是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三医院的郁琦教授。而百科名医网是卫计委要求医生实名制注册的网站(我这样的医生是没有资格注册的)。在复发性流产中没有提及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滋养细胞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胚胎抗体等七种抗体检测。在不孕症中提及了此类抗体,原文如下:“针对某个特异性器官组织自身抗原的抗体如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等,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针对的抗原成分复杂,检测的标准化程度低,它们与不孕的关系亦因检测数据分析、统计困难而不易明确,从而影响对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的处理。”也就是说检测意义不明确,而检测方法不可靠,检测标准不统一。但因为广泛开展已经严重影响到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治。患者拿的报告单子来了,你说治还是不治?只是官方说的比较文雅而已。
五年了,不容易。因为我兢兢业业给人看病,治好的人多了,终于有许多人开始相信我说的话了,而五年前,我最好的朋友都不肯相信我而要相信专家。
上述内容写于年,也是在当时看到的卫计委(现在的卫健委)锁定的百度条目有感而发。我当时在想,卫计委都这么写了你们应该信了吧?可是时至今日这些抗体依然被普遍的检测,真可谓天已晴、地还阴,当中必定有乌云。只是时至今日,我们进行生殖抗体检测的实验室人员已经更换,当年那个专科毕业却给人做了一辈子抗体检测的老头儿也已经退休,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毕业的专业人才。之所以当时我们开展的生殖抗体医院,是因为实验室检测的老头儿私自改变了检验的方法,他给我的解释是,因为按照说明书的检测方法阳性率太低不利于发现问题,所以他才不断的摸索改变了方法终于提高了阳性率。
对于这样脑袋里有贵恙的,我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能这也是我们主任对他不做为的原因吧,而且他比科室主任来这个科室参加工作更早。我参加工作以后打破了科室的一团和气,我不愿意惹我们主任,我们主任不愿意惹老头儿,老头儿不愿意惹我。后来我把老头儿气的去看心理科并且开始吃抗抑郁药。后来新来的研究生接手了他的工作,老头儿被安排去查精液了,工作比过去清闲,挣的钱还比过去多了,终于消停了下来。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往往是工作中最有热情的,我想到目前为止,只有我的热情维持的最久远一些,但是现在也变的冷漠了。
当时新参加工作的同志也发现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当时我们在私下里经常讨论一些问题,我问她你怎么判断假阳性率高的,而我只是靠主观的感觉。她说可以去和文献中报道的阳性率进行比对以证实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阳性率从很高变成了极低,这样一来许多矛盾都解决了,患者花钱买到了放心,我们也挣到钱了,也不妨碍其它医生开展正规的治疗了。另一个新来的同事出去进修后回来告诉我,医院在试管婴儿前也查生殖抗体,只是不干预。现在生殖医院试管婴儿前常规的检查项目……而试管婴儿的术前检查是有诊疗规范的,不包括这些抗体的检测。
接着说我后来的工作经历。在最初我们查生殖抗体8项,现在已经忘了当时是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是抗胚胎抗体检测试剂盒资质的问题,因为管控越来越紧,检测项目就变成后来的生殖抗体七项。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患者来复查抗胚胎抗体,我很幸灾乐祸,你们之前谁给人家开的单,你们自己去给患者解释吧,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检测项目没有了。但是最后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做不了了。
每种抗体其实又包含了不同的抗体亚型,IgG,IgM,IgA。最初我们检测的是生殖抗体七项,只检测每种抗体的IgM亚型。为了进一步扩展检测项目,后来是查生殖抗体十四项,每种抗体查IgM和IgG两种抗体亚型。再后来我已经记不清试剂盒又出了什么问题,现在又是查生殖抗体七项,只包括IgG亚型了。
医院经常会出现抗精子抗体阳性或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或者两个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于是我把整个实验室报告拿出来纵向比对,发现阳性的基本都是这两个抗体。这我自然认为是假阳性率高了。为什么我对这些抗体阳性如此的介意,因为影响我的正常开诊,因为我也受说最少的话的人性制约。这些单子不是我开的,但是患者找不到之前的医生就拿着单子挂我的号找我解释。我哪有精力一个个的去洗白,而且和之前医生说的不一样是最容易和患者发生口角的。人家请假排队花钱做了检查你告诉人家没用人家能高兴吗?
此配图为网络热词:脱裤这
有一次门诊办公室查劳动纪律,就是看看有没有不在岗、迟到早退、对患者的态度是否满意。我看他们闲的慌,就把他们叫过来和他们说这些抗体阳性率的问题。门诊办公室的领导也很重视,过了几天给了我回馈的答复,我们的实验室经过严格的质控,没有发现问题,可能最近来的患者就是这方面有问题的多吧。那位负责检验的研究生现在也已经是老员工了,跟我说,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跟我说,干什么要跟门诊办公室说。好吧,那就说吧。对方给我的解释是,我们也发现阳性率高,给患者复查了还是高,找厂家调换了试剂,那还是高。我说你和文献报道比对了阳性率吗。对方答复,比对了,医院本来就是患病群体集中的地方,所以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很正常。怎么去证明假阳性的问题其实一直是一个难题。
其实道理很简单,之前是别人做,自然说起话来比较方便,现在是自己做了,即使她发现阳性率高医院的一个检验项目,而她如何能证明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医院就诊做类似检测的时候,就默认了会遇到假阳性的可能,只是患者因为对检验技术不了解不知情而已。医院能够拿出相应的实验室数据证明自己尽到了自己质控的义务,那么再出现假阳性就是受限于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仅此而已。再者看个不孕不育反复流产也出不了什么乱子,最多也就是看不好的人越来越多了,怎么可能是因为吃小西红柿和抹了避孕药的水果呢。医疗不找自身的问题反而去找农业的问题,这就是我对推诿一词的解释。
其实老头儿教给我的东西和我老师教给我的东西一样的珍贵。老师教给我的是医学,老头教给我的是医疗。因为后来老头去查精液了,我看了他5年的精液报告,才让我一开始就领悟了世界卫生组织更改精液正常值标准的深意——降低正常值范围,避免过度干预,不怕漏诊,反正不明原因不孕的就可以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而现实中那些孕前体检的,反复流产本不需要查精液的,拿到一份正常精液的概率也提高了。治疗不孕的大夫,终于可以把 视觉看到的却是最不可靠的,对医学的认识也提升了我的文学修养,终于让我领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抹马蹄”的深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就是小马过河的故事。这一切说来轻松,实则却更像是被关进了炼丹炉,也让我变得更喜怒无常。最喜欢西游记中的那句话,其实孙悟空也并不是真的有火眼金睛,只是他更了解妖怪吃人时的伎俩。当年老头儿还给人做了孕期的弓形虫、风疹、巨细胞、疱疹病毒的检测,用的同样是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这才是当年我对他不依不饶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些抗体检测也是筛查而不是诊断,如果发现阳性就意味着出生缺陷的可能,并且没有办法进一步确诊。患者需要自己考虑是否继续妊娠。其实我早想写一片关于优生抗体检测的文章,但是一直不敢写。段涛的 物质世界有两个恒定不变的真理,就是“相对论”和“测不准原则”。任何检验都是对患者病情的一个评估,或者说是针对病因进行的筛查,可是测量又充斥着不准确的可能。起码我们应当选择准确率相对较高的检验方法来评估患者病情。剖开病史谈化验,许多情况下就变得没有了意义。一切源自我们对医疗和检验最基本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让我们回归到对医学检验最根本的认识,一切皆是筛查,检验是验证医疗的推理,而不是直接帮你准确的找到病因。因此检验之前必须有必要的逻辑推理。普遍的检测之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非精准医疗,就好比在盲目的臆测。
庸医治化验单、中医治病、上医治心。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孕激素和抗心磷脂抗体都测不准的情况下你应该 写到这里,我也没有能够证实这些抗体的检测没有意义。我想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证实这些抗体没有检测意义。最多只能证实其检测方法不可靠。如果相信这些抗体的治疗意义,有本事的,你治愈这些抗体以后不要使用其他方法帮你怀孕,不要用孕激素帮你保胎。还好现在事情愈演愈烈反而帮了我们,尽管我们不能证实其没有意义,但是可以证实其检测的危害。现在不仅在检查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滋养细胞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还在检查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抗AHA抗体、抗ANuAnce抗体、抗核糖抗体……效仿古人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我们从很多科普读物中可以知道,也是我一直给大家反复强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一次流产因为90%源自胚胎自身发育异常,因此不做任何处理,再次妊娠成功率在85%以上,两次流产不做任何处理,再次妊娠成功率在50%以上(帮主注:以上数据似乎有好多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假阳性”),倒推两次流产至少有50%的群体都是因为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而再次流产的50%群体之中不乏占比例更高,意义更明确的黄体功能不足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稍有点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医学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取自于95%的正常人群体,也就是说在此之外依然包含了5%的正常群体。也就是说每个医学指标至少包含了5%的假阳性。假如我们在1~2次胚胎停育的群体中去筛查类似抗体,仅以保守的5%假阳性率估计,你累积做了10个抗体检测,你被积累误中的概率有多大?放在群体之内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而抗体检测本身受检测方法学制约假阳性率高,假如一项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在10%,那么你一下做了抗精子抗体……抗胚胎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10个抗体,你累积赶上10*10%的误中概率,一次流产母体原因占了可能性10%,其中还包含了最主要最密切的黄体功能不足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想而知对于群体而言是进行普遍检测精准还是不做精准?
孕酮低,凝血高,不问抗体有多少,宁愿治疗。
我想大家思考一下,导致流产和不孕,是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病率高还是免疫因素生殖抗体的发生率高?
如果你用逻辑思维去认识自然是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高,如果你要用眼睛去看自然认为生殖抗体免疫因素发病率高。
评估黄体功能的指标只有雌二醇和孕酮两个指标(帮主注:王若光教授认为雄激素也很重要哦:《你这“该死”的雄激素,让我止不住颤抖,高了可能多囊,低了可能内异症……》),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查雌二醇只查孕酮或者不查孕酮也不查雌二醇只查HCG,就来做评估。
免疫一派则用如此之多的抗体做为评估指标。
如果考虑到指标检测的不可靠性,假阳性和假阴性,自然认为是因为免疫因素导致胚胎停育的原因多了。孕酮低未必是导致流产的原因,但是反复流产孕酮低就要管了,不要和那些没有流产过的人去做对比,一切皆是筛查,医院会得到不同的测量值。
(链接阅读:原发性不孕、多次试管失败,解决方案却看似如此简单,四两拨千斤?!顺便说一句,文中的姐妹已生,7.9斤的闺女!)
关于抗心磷脂抗体的问题,我在这里回答一下当年我问郁琦大夫的问题。
抗心磷脂抗体其实并不是假阴性率高,而同样是假阳性率高。只是抗心磷脂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器官组织抗原的抗体,理论上其检测意义还是比较明确的。学术界推荐进行检测的。但是其实我们在筛查的并不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而是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的三大临床表现,血栓病史(或症状或血小板计数减少),习惯性流产(三次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和梅毒抗体假阳性(帮主注: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诊断标准各不相同,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办?》中有提到这个东东,郭仲杰主任在视频中有讲到!)。而现在是在1~2次流产并不 而当年协和的前辈在进行复发性流产诊治时积累的经验,现在已经无法还原当时就医的群体具体情况。对于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我认为同时合并血小板计数、梅毒抗体假阳性才更有意义。目前鉴于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的不可靠,和抗磷脂综合征发生的低概率,为了做到群体精准,尤其是在3次以内停育的群体中,我个人也是不推荐进行检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任何检测的意义需要放到群体中去审视而非个体中,而医学本身也是面对群体而非个体。
(帮主注: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医院在选择检验试剂方面也是非常的严格、严谨,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否应该值得信赖?减少了假阳性?)
这篇文章是我年前写的了,而今(年)再润色一下,只是为了把问题说的更清楚一些。而当时的我在文中也写了胚胎停育是稽留流产,并没有修改的原因是想告诉大家,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很多医生都认为胚胎停育是稽留流产才给大家清宫的。错误认识的根源是因为妇产科教材中没有胚胎停育的概念。而一些超声的读物中出现了类似的概念,在我们普及超声检查短短数年之时,错误的套用了概念。
而今(年)算上学艺起,已经10多年,我也开始慢慢的成熟,越来越懒得说,越来越喜欢看笑话。因为我知道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那些不听我说的人,过去我想从思想上去征服他们,却经常失了和气,现在我喜欢看他们被耍的团团转的样子,看人们搬石头砸自己脚。西瓜被罩上了模具也可以长成方的。
(张宁医生的文章转发完毕)
洋洋洒洒字,看完很耗时间,估计有不少人没看完,说一句“扯淡”就关掉了!
而看完此文的,有人会直接说一句“真是扯淡”或者说一句“偏执狂”或者说一句其他的……。
其实看完此文的,已经很厉害了!
我真的挺想知道:
有多少人看了此文后,开始思考作者写的这些现象?
有多少人看了此文后,开始思考我们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越来越多的保胎检查项目?
有多少人看了此文后,开始思考我们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越来越多的保胎用药?
有多少人看了此文后,开始思考我们走了这么远,我们此前为什么出发?
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判定张宁医生写的内容是对还是错!
也许永远没有答案!所以转发此文,并不是为了告诉大家哪些抗体需要查,哪些抗体不需要查,而是提醒大家,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而即便我们思考了,也许我们并不能思考出什么!
但我们真的不应该停止思考!
我们应该为张宁医生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始终没有停止坚守的精神点个赞!
链接阅读:
●苹果砸了牛顿!小卵泡排卵招谁惹了谁?卵泡的大小和卵子质量有关系吗?
●一文读懂早孕期孕三项(HCG、孕酮P、雌二醇E2)
●哪些项目抽血前要空腹?喝了水还算空腹吗?哪些药要提前停?还要注意啥?
●我在外院做的检查,去看××医生,TA为啥不认的我报告呢?
●看患友群里的聊天内容,引发的帮主的一点随想,分享、共勉!省点血、汗、钱吧!
●不做科普,连“地球是平的”都有人信!不做科普,“优胜劣汰”和“大礼包”也有很大市场!
加患友 ●严进宽出、严守群规、违规必踢,时间宝贵,本文已写明的不予解释!
●公告:群规经常发,写的很清楚,违者直接踢,不单独解释!时间耗不起!
赞赏回馈
如您觉得“添乱帮” 文章或内容查询:
强烈推荐直接访问 ●重点推荐通过搜索框对应搜索相关文章和内容,详见:《“添乱帮” ●不鼓励使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但此功能受到平台对关键词设置数量的限制,还要受到帮主对关键词自动回复的文章的更新的频率,因此不敢保证自动回复的内容为最新版。
添乱帮帮主,男,非医务人员,因爱人遭遇过三次胎停第四次妊娠方保胎成功,为帮助更多同经历家庭少走弯路而建立本号。号内文章、表格全靠本人自学、收集、整理、印证、发布,仅作为科普用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构成推荐医生、诊疗和用药依据,特此声明!
文中文末广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