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6月10日凌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爆全网,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点。
相关的信息、证据在网上充分曝光,各大媒体公开报道,当地政府也给予了正面回应,高层及时介入。显然,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点效应,确实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
但是,随着热度持续上升,不仅争议的方向明显跑偏了,尖锐对立的争议各方更是竞相拉平台方“下水”。有拖着平台方出面当裁判的,有指责平台方“操弄舆论”的,搞得一地鸡毛。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依然没有理解社交媒体平台在舆论热点事件中合理的角色定位。
01
社交媒体平台不是报馆,是茶馆
社交媒体平台,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媒体功能是网络社交的衍生功能。也就是说,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类似于茶馆,而不是报馆。
茶馆就是前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社交场所,入座喝茶的客人聊什么、和谁聊,都是自选动作。只不过随着人流的聚集,茶馆就成了信息汇聚的所在,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定的媒体属性。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里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茶馆老板提供的服务,就是提供一个喝茶聊天的社交空间,而不是观点的输出。所以,消息再灵通的茶馆也不是报馆。
茶馆老板的责任就是维持店里的经营秩序,客人吵架,老板出来打圆场。吵闹到影响别的茶客了,老板最多就是把不懂事的茶客请出去。至于客人争论话题的是非曲直,老板也当不了裁判,也不该由他当裁判。至于打架动手、作奸犯科,那也得报警处理,茶馆老板既不是警察,也代替不了法官。
社交媒体平台,就是这样的茶馆属性。用户关心什么话题、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那是用户的事。社交媒体平台不应干预,也无力干预。动辄上亿的用户、千千万万个话题,怎么干预得过来?要求平台经营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有一大块意识形态之类的人事,把北大清华都搬来都不行,何况一群搞IT的?
比如,这次争论跑偏、搞得乌烟瘴气的“女权之争”,让平台经营者判断何种言论为“极端女权”,明显超纲了。专门搞妇女工作的妇联都没拿出个标准来,平台凭什么去判断到底是正常女权,还是极端女权呢?概念张口就能说,标准和甄别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至于担心平台“操纵舆论”,就更得让平台在热点事件的争议中保持中立。拉平台经营者下场当裁判,无疑会放大平台的干预权。真让平台获得了上下其手的权力,才是危险的。保持平台中立、干预克制,才是互联网舆论环境健康的保障。
其实,大可不必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口舌之争过度焦虑。讲到底,平台上的喧嚣只是社会现实的呈现。平台汇聚了信息,而不是主导了现实。有没有平台的信息呈现,现实生活都是那样。
唐山烧烤店发生打人事件,是社会现实。围绕这一事件的各种视角、观点,也一样是社会现实。打人的流氓不是社交媒体平台制造的,“极端女权”也不是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后才诞生的。平台只是打开了一片互联网空间,是网友的互动把社会现实呈现出来的。
社交媒体平台的媒体属性,是每一个用户手中话筒,而不是平台本身。朋友圈的内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