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时候大都被妈妈这样

对有些小孩来说,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第一名绝对是:从妈妈嘴里听不到爸爸一句好话,但让她离婚又不离。这些小孩就包括我的闺蜜张萌。

虽然张萌已经30多岁了,但每每提及她父母的关系,还是一脸费解。

周末去张家做客的经历,使我理解了张萌。刚坐下没多久,我就被迫成了张妈吐槽张爸的听众:“他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就知道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虽说退休了,但我一礼拜要去单位顾问三天——工作离不开我。早晚还要采买、打扫、洗衣服。隔三差五还要帮张萌看孩子。你张叔呢,干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帮不上我。要不是我能忍,早跟他离婚了。”张爸试图为自己辩解,才开口就被张妈怼了回去。我一个晚辈加外人,不便评价两位老人家的婚姻,只好顺着张妈说:“您是能者多劳”。这似乎正是张妈想要的效果——通过对丈夫的贬损,成功抬高了自己的身价,使这世界上又一个人认识到了她的劳苦功高。我眼前的张妈在胀大、胀大、胀大,而我眼前的张爸在缩小、缩小、缩小。

父母互黑的嘴,孩子分裂的心

张爸真那么懒惰、无能吗?张萌小时候也这么认为,因为从小听着妈妈对爸爸的指责长大,她一度相信爸爸就是妈妈口中那一无是处的样子。直到近两年,多了些成熟和阅历,才发现是被妈妈“骗”了。听张萌说,张爸虽没有大的事业,就是个普通工薪,但一辈子工作勤恳,待人宽善,个性温和。退休后,家里一天三顿饭都是他做,去年家里装修也没少忙活,只是费力还不讨好,只要他做事情,张妈就要挑毛病,嫌弃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弄得张爸很委屈。张萌的日子更不好过,自己一大摊子事,回家还得听父母互相抱怨,被逼当裁判。每次被烦到不行,说“妈,您既然那么看不上我爸,干嘛不离婚?”就会听到“你爸这个人,的确没什么本事,我也就看他人还算老实”。也是醉了。原来,张妈也知道和张爸在一起的好处——语言攻击一个老实人,是最安全的选择,只有和张爸这样的老实人在一起,她才可以彰显厉害。张萌就惨了,内心十分分裂。妈妈不允许她认同爸爸,爸爸不允许她认同妈妈,好像跟谁好点都会得罪另一方。孩子都希望看到父母相爱,她却看到父母都到她这里来争功夺爱。我去做客,只在张妈的抱怨中过了两个小时,就感到压力山大,窒息;可想而知张萌这30多年是怎么过的。

你家有个无能的老公?

好巧,我家也有一个

像张爸张妈这样的夫妻不在少数。网络时代,世界成了平的,攀比变得更加方便,看不起丈夫也变得更加容易。赚钱不如别人多,关系不如别人硬,干家务活不够勤快,陪伴孩子不够专业——都足以让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心中变得一文不值。和几个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聊天,没想到大家对此特有共鸣——来做婚姻咨询的案主,很多面临这方面的困境。有对夫妻——我们称他们为颜先生、颜太太吧,40岁上下,很痛苦地来找心理咨询师,说不知道婚姻怎么进行下去。咨询师问发生了什么,并请他们模拟一下交流中的冲突。他们很快入戏,展示了一段日常对话:

颜太太:疫情开始到现在3个月了,你每天什么都不干,就在家里待着,我看着就来气。

颜先生:我怎么什么都不干?你怎么知道我没干?再说我还每天开车接送你上下班。

颜太太:你接送我还不是为了你自己?你怕我坐公交车回家把病毒传染给你!

颜先生:你这个人怎么能把我想得那么自私?好心当成驴肝肺!

颜太太:生意亏那么多钱,你一点也不着急。

颜先生:我怎么不着急?你为什么总把我想得那么坏?

颜太太:不要跟我说话,我不想理你,躲我远点!

颜太太对丈夫恨铁不成钢,话里话外是对丈夫的负面评判,指责,姿态像永远正确的妈妈居高临下地骂儿子。我们都知道,想要孩子上进,就要多支持、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否则孩子只会自尊扫地,破罐破摔。其实成年人也一样,没人愿意屈服于批评指责而去改善自己。另一对夫妻——我们称他们为方先生、方太太吧,刚刚30岁,也愁眉苦脸地来找心理咨询师。方先生在公司上班,方太太生宝宝后全职在家带小孩。咨询师同样让他们模拟一段日常对话:

方太太:我每天在家里做家务、带小孩,你知不知道我很累?你就知道上班,什么都不管。

方先生:我不上班怎么行?孩子要不要养?房子贷款要不要还?

方太太:你不就挣那点工资吗,有什么了不起?回家就像大爷似的!

方先生:我也在努力做啊,一回家我就帮忙洗碗、拖地、看小孩,可你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方太太:你干活就是不细致,就是糊弄,我还不知道?!

方先生:反正我怎么都不是,怎么你都看不上。

这样的交流让夫妻双方都感到很无力。咨询师问方太太,是不是真的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jc/11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