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发带着银饰耳环,留着“狼尾头”,嘴里唱着节奏感极强的词“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随着说唱鼓点,一头黄发一颠一颠地颤动。
蔡金发/图源视频截图
近日,这首歌引爆了短视频平台。大家纷纷填上各地方言,用着同样“上头”的旋律,去介绍自己的家乡。
简短易懂的词汇、具代表性的方言表述、加上互联网快速复制的传播模式,突然,成百上千种地方方言,“爆发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传播很震撼,如果没有这些方言,地域文化该多么单调呢?”阮桂君感慨。
阮桂君,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汉语方言方面有特别研究。在他看来,人们都生活在城市里,用普通话去融入城市,这次现象级的方言模仿,暗合了每个人普遍的故乡情感。
方言本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化基因密码。他说,对家乡的喜欢,最原始的就是母语,就是乡音。如果你几十年之后回到家乡,发现乡音无改鬓毛衰,天然的亲切感不是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哪个人没有家乡呢?”
阮桂君/图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