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导读
-qybyyy-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病因、结石成份和流行病学有显著差异。上尿路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膀胱结石中磷酸镁铵结石较上尿路多见。成核作用、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三种最基本学说。根据上尿路结石形成机制的不同,有人将其分为与代谢因素有关的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细菌、感染产物及坏死组织亦为形成结石之核心。
尿道结石的形成与全身代谢、泌尿系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尿路结石的成因和它的分类也有关系,尿路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尿道结石
指开始就在尿道内生成的结石,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黏膜损伤、憩室及异物等为其病因。
2.继发性尿道结石
指结石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后排入尿道并停留在尿道内,多停留在尿道生理膨大部位及狭窄部的近侧,故尿道结石多见于尿道前列腺部、球部、阴茎部、舟状窝及尿道外口处。
尿道结石的症状表现1、尿路感染:发生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出现急性尿路感染时,腰痛的感觉会加重,并伴发生发烧、寒战及血白细胞升高的症状。
2、腰腹疼痛:结石引起梗阻时表现为肾区或一侧腹部钝痛或酸胀不适,大都呈间歇性,特别是在活动或劳动可促使发作和加重,如果结石梗阻尿路,会引起肾绞痛。
3、血尿的现象:在疼痛时常伴随着发生血尿,尤其是肾绞痛发作时,几乎均可见到血尿,在体力活动后可加重。偶有因无痛性血尿而就医者。
4、排石史:小部分病人有小结石、砂石排出史。尤其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
5、出现肾积水和急性无尿现象:出现双尿路结石可引起急性无尿,即结石性无尿。
形成因素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酸性减低,pH增高。
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疾病危害1、直接损害:尿道结石可引起尿路粘膜充血、水肿、破溃、出血,结石长期的慢性刺激有时还可引起尿路上皮癌变的可能。
2、尿道梗阻:一般上尿道结石常造成尿流梗阻导致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损害肾组织及其功能。膀胱和尿道结石可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久而久之也可引起双侧输尿管扩张、肾脏积水,损害肾功能。
3、尿道感染:尿道结石对尿路上皮的直接损害多伴有感染,特别是引起尿路梗阻时,感染则更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肾盂肾炎、肾积脓及肾周围炎。
4、肾脏损害:尿道结石与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促使病变发展。结石引起梗阻,梗阻诱发感染,感染又促成结石,加重梗阻,破坏肾组织,损害肾功能。
治疗方法尿道结石是泌尿结石的一种,不同患者根据不同的体质特征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尿道结石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治疗方法不同。
输尿管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是泌尿外科重要的手术器械之一。输尿管镜通过尿道进入,在可视下利用腔内碎石和取石设备将结石击碎或者取出。输尿管镜分为硬性、软性两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者配合使用。其中软性输尿管镜可以弯曲,前端还可以根据需要转向。
疾病预防预防尿道结石的发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吃的是否合理。尿道结石患者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多吃一下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平时要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毫升以上。为了有效防治尿道结石,男性应该远离以下六类食物:
1、能增加尿中钙与尿酸含量的食物,如浓肉汤、骨髓、海贝、海蟹、鳕鱼、鳗鱼、鱼籽等;
2、减少尿量的食物,如过咸的食物;
3、能损害肾功能的食物也不宜食用,如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4、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嘌呤类,代谢后可以产生大量的尿酸,不宜长久大量食用;
5、大豆类等高蛋白食物蛋白含量过高,也可代谢后增加尿中尿酸的排出量,不宜长期食用;
6、菠菜等食用后也可使得尿中尿酸含量增多,也应少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医院——结石专家,泌尿权威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