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咪买保险日记三

特别说明1:该系列文章主要供柚子妈及旁友作为购买保险的参考资料使用(因为各种分析文章看太多,再不整理一下怕全忘光……)

特别说明2:为避免广告嫌疑,柚子妈不会在文中推荐具体的保险公司及产品名称。

特别说明3:本文中“保险”一词特指除社保外的商业保险。

前情提要:

新手妈咪买保险日记(一)

新手妈咪买保险日记(二)

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什么险种值得买?

买长期险还是短期险?

今天是10月6日,“双节”黄金周倒数第3天。

为了避堵,柚子妈一家清晨5点30分准时从苏中娘家出发回沪。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

常规路径:从苏通大桥走,如果交通顺畅,车程2h30min。但是从实时路况地图上看,清晨5点40分时苏通大桥入口处已经有一小段红了。地图显示:拥堵路段约3公里,通过需要约15分钟。

避堵路径:绕道50公里走崇启大桥,实时路况地图显示:一路畅通,预计3h15min到达,最多3h30min.

柚子外公跟柚子爸想走苏通大桥,理由是:实时路况地图显示堵车时间也就多大约15分钟,而走崇启大桥要多45-60分钟。

柚子外婆跟柚子妈想走崇启大桥,理由是:实时路况地图预估的堵车时间往往不准确,预估15分钟,有可能在我们赶到堵车地点时交通已经疏通,也有可能到时候堵3小时都动弹不得。最关键的是,柚子太小,长时间堵车的话,她在安全座椅中有可能会哭闹。

所以选项变成了:[2h30min,5h30min]or[3h15min,3h30min]?

后来柚子外公跟柚子爸获胜,选择常规路径,走苏通大桥。

我们最终花了整整5小时才开到上海。在最后1小时路程中,车厢中萦绕着柚子宝的高分贝抗(ku)议(nao)声,直到现在还在柚子妈耳畔回荡,简直惨!绝!人!寰!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确定性的重要性。

而保险的经济学意义在于: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来换取未来财务状况上更大的确定性。(详见新手妈咪买保险日记(二))

堵车事件的最直接影响是,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讲2个问题:什么险种值得买?以及,买长期险还是短期险(每个险种买多久)?(顶锅盖遁走~~)

插一句,很多旁友问:社保中的医疗保险跟商业保险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展开能讲N多字,柚子妈觉得关键记住以下2点:

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保险公司要赚钱:

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一年继续使用;保险公司赚到的钱会当年瓜分掉,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如果你寄希望于所谓的“分红”,呵呵……)。

社保是为了让你不要过得太差,商业保险是为了让你在面对灾难时过得尽量好一点:

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可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式去治疗;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后,被保险人可以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报销,医院服务(因保险产品而异)。

所以,社保是基础,商业保险是补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者同时配置。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请至少一定要交社保。

本文中的“保险”一词均指代“商业保险”。

正如刚才所说,买保险是为了换取未来财务状况上更大的确定性。那么,选择险种的优先级,必然跟灾难发生的概率、以及该灾难对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大小正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柚子妈建议:

对于青少儿阶段(0-24岁)来说:优先配置意外险、健康险(医疗、重疾),没必要考虑寿险。

对于中年阶段(25-55岁)来说:优先级为意外险寿险健康险。

对于老年阶段(55岁以上)来说:除了意外险和短期医疗险,别的都很难买到(即使能买到,保费也极高,不如自己买理财抗风险)。

强调一点:先说青少儿阶段,是按照生命顺序,切记“家长的保险比孩子的重要”!

青少儿阶段的配置核心是意外、医疗和重疾的保障。

没有必要买寿险!没有必要买寿险!没有必要买寿险!

保监会规定:10岁(不含)以下儿童的实际给付身故保额不超过20万元,10-18岁的儿童实际给付身故保额不超过50万元。

根据柚子妈查阅的诸多保险产品细则,10岁以下儿童的身故保额往往被限制在10万(即使购买时保额为50万或更多)。

据说这是为了避免个别地区的个别黑心家长为骗保而残害儿童的可怕行为。

很多人开始考虑买保险是因为有了孩子,例如柚子妈。很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保险时毫不手软,为自己选择保险时却各种犹豫不舍,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实际上,除了0-3岁的疾病高发阶段、医疗类保险产品会相对贵一些,青少儿阶段的消费型保险产品费率并不高。

给青少儿配置保险,柚子妈建议以短期产品为核心,例如一年期意外险、一年期医疗险、以及不超过25年保障周期的重大疾病险。

理由如下:

保险产品的迭代和发展很快,过早地安排太长周期(例如孩子的一生)的保险没有必要、且并不明智。

幼儿(0-3岁)、儿童(4-9岁)、少年(10-18岁)、青年(19-24岁)时期的高发疾病种类差异较大,根据年龄段选择不同偏好设置的健康险产品更适用。

短期产品比长期、甚至终身产品的保费便宜非常多。

25-29岁,正是购买长期或终身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费相对便宜(30岁以后购买会越来越贵,55岁以后基本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卖给你了,所以这时候要配置长期或终身重疾险),且可以选择当时更恰当的产品和更适用的保额(考虑通胀因素)。

意外险:补偿青少儿因意外伤害导致的伤残或死亡带来的财务损失。记得要同时购买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或者直接购买带意外伤害医疗责任的意外险。

意外险一般都不贵,一年几十到几百的都有。小孩子磕磕碰碰的很常见,真正致残致死的概率却没那么高。所以意外险是否带“意外伤害医疗责任”很重要,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质量也很重要,大致可以参考车险。

医疗险:补偿医疗费用造成的财务损失。

这一项柚子妈并不打算购买。

理由如下:

上海市少儿社保做的不错,门急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还可以。

柚子妈和柚子爹的公司团体补充商业医疗险可以附带孩子。

少儿医疗险很贵,一般的医疗费用自己掏腰包也能承受。

当然,如果是优医院就诊的家长,倒是可以考虑少儿医疗险。医院的确人满为患,且短期内看不到大幅改善的希望。

重疾险:即重大疾病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为保障项目,当被保险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固定给付的商业保险行为。

注意1:重疾的定义不是“生很重的病”,而是由保险公司指定的重大疾病种类。

保监会要求能冠名为“重疾险”的产品,必须至少保障6种核心重疾:恶性肿瘤、畸性心肌埂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

此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疾病的定义,由此组成了最常见的25种重疾。

无论你在内地哪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

注意2:重疾险是“确认即给付”,只要确诊的疾病是保障条款中的保障对象,即可获得保险公司的一次性给付(例如50万保额,则一次性付50万元)。这笔钱随便你用来干什么,保险公司不管。

重疾险跟医疗险的区别:

重疾险一次性给付,只保障特定疾病,不管赔偿金用途;医疗险实报实销,赔偿范围跟具体的医疗手段、用药有关。

所以一般建议两者叠加购买,重疾险用来还贷、维持家庭开支、支付特效药和特殊医疗手段;医疗险用来常规治病。

注意3:只要活的足够久,重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年预期寿命男72岁、女78岁。

男在0~72岁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4.32%,女性在0~78岁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6.81%。

部分医疗条件较好的省市,由于预期寿命超过80岁,那么在一生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提高到70%左右。

注意4:从医学角度来说,大部分国人遇到超过保险规定的25种重疾之外的其它重疾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保障种重疾跟保障25种重疾的差别没那么大。当然,同等价格下,保障的重疾种类越多越好。

保监会规定的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行业规定的25种重疾占一般人群患重疾概率的98%。

注意5: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50万元人民币。所以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条件允许的可以到万(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投保超过50万保额的一定会要求体检)。

注意6:在保费增加不多的前提下,“轻症豁免”可以买。“轻症豁免”是指一旦确诊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轻症后,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规定的轻症保额,并且投保人无需继续缴纳保费,并且重疾保障继续有效直至保障期结束。

轻症,简单来说,就是重大疾病前期较轻的疾病或者重大疾病可采取先进技术微创治疗的疾病。

例如:轻度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原位癌,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等疾病,属于“轻症”范围,不属于“重疾”范围。

相对于重疾,其实轻症大病更为常见和多发,同时它往往是重疾的潜伏阶段,需要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才能防止往重疾转变。

但是,轻症的发生几率也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很多人直接查出重疾,而不是照想象的,先发生轻症,再得重疾。这件事情说明:定期体检很重要!

如果购买“轻症豁免”增加的保费不多,可以考虑。如果增加保费太多,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多数轻症并不能严重威胁人的生命,治疗费用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接受,不会对家庭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

“轻症豁免”是内地重疾险有别于香港重疾险的一大特点。香港保险公司对于“重疾”的定义比内地更宽泛一些,但是不带“轻症豁免”。这一点各有利弊,以后有机会慢慢说。

注意7:少儿重疾险的重疾定义偏向于少儿高发的重疾种类,与成人高发的重疾种类有差异。因此不建议给少儿买超过25年的长期甚至终身重疾险种。

1年期少儿重疾险比20年定期少儿重疾险要便宜很多,但是的确存在保险产品下架、或次年费率大幅提升的风险。

所以如果家长想省心点,可以购买不超过25年的定期少儿重疾险。到孩子25岁时,正是重新规划重疾险、并且一定有更好产品选择的最佳时机。

归根结底,少儿重疾险的购买初衷,实际上是对成人的收入补偿,因为少儿本身并没有收入可言。

而且,少儿重疾发生的概率真的没有那么高。

柚子妈认为,给孩子配置适当保额的少儿重疾险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让自己的拳拳爱子之心被无良商业宣传所利用,购买一堆没必要的少儿保险产品。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先把意外险买了!!!

中年阶段是最该买保险的!!!

上有老、下有小、外有贷款,“裸奔”风险太大!!

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说,首先要买意外险。

人身意外险很多旁友都能理解,例如传统的综合意外险(包括综合意外身故伤残、交通工具伤残等)、以及驱车上班族偏爱的自驾险。记得要买带意外伤害医疗责任的哦!

然而财产险被很多人忽视了,特别是房屋险。人民币一年,可以买万房屋险保额,主要保障因为火灾、台风、暴雨、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房屋主体结构损失(地震除外)。如此性价比高的选择,用于对抗上海胶州路大火和天津港爆炸那样的风险,赶紧买啊!

意外险一般是一年一买。

现在也有长期意外险产品,但是并不建议,因为保险产品的更新和迭代很快,意外险保费跟投保年龄无关,跟意外发生的统计概率有关。要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意外险产品出现的!

其次购买寿险。

寿险是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建议购买定期寿险,也就是保身故:被保险人身故时可提供一笔保险金用于保障受益人未来的生存需求,例如父母通过购买定期寿险,在选定的保险期内万一身故,也能为子女提供一笔未来经济保障。

定期寿险的保障时间范围至少要覆盖到偿还清全部债务(房贷、车贷等)、以及子女完成学业以后。

不建议购买一年期寿险,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故风险提高,一年期寿险的保费会大幅增加。到55岁以后,保险公司基本不愿意再销售寿险产品给你。

定期寿险最好在25-35岁之间投保,缴费20-30年,保障到65-70岁为止。

定期寿险跟意外险、重疾险不冲突!!!可叠加!!!

这些年重疾险被宣传的很厉害,大家都觉得重疾险该买。

前面说过,重疾险产品中的“重疾”,只是保障特定的几种重大疾病,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生重病就赔付”。更直白点说,重疾险理赔案件中80%都是恶性肿瘤,并且重疾发生概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1-55岁。

所以,对于40岁以下的中年人来说,重疾还不如意外的身故风险大。

然而,不管是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只要发生在选定的保险期内,定期寿险都赔。定期寿险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的优点,保险金的给付将免纳所得税和遗产税。

当然,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终身寿险。其特点是“%赔付”,因为“人终有一死”。

但是终身寿险的保费比定期寿险贵不少,多出来的保费用来理财,只要收益不太差(例如年化收益能达到3.5%以上),到超过定期寿险的保障期时,累积的财富一般也能超过终身寿险的保额。

此外,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等到身故时,还不知道那几十万保额贬值到什么程度了呢!

柚子妈当然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更放心,所以偏向于定期寿险。但是考虑到不同人的消费习惯,也许每年多花几千购买终身寿险,有利于强制存钱,不然也许就被花掉了!

第三考虑重疾险。

跟寿险不同的是,重疾险的赔付特点是“确诊即赔付”,不需要身故。

而在保费特点上,重疾险跟寿险一样,存在“35岁以后投保,随年龄增加,保费大幅增涨”,以及“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意接受超过55岁投保”的特征。

所以建议在25-35岁投保,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消费型定期重疾险,缴费20-30年,至少保障到65-70岁。

当然,如果考虑到强制存钱的问题,且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购买终身型重疾险也可行。

医疗险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公司团险,因此柚子妈不准备单独买了(感谢公司)。公司没有提供团险福利的旁友也不必着急,社保的保障力度还是可以的。而一般的医疗费用,跟医疗险的保费比起来,很难说买医疗险是不是更划算。

之前说过,保险公司不是做慈善的。恰恰相反,保险公司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公司。

超过55岁的老年人,各种疾病风险大大提高。因此极少有保险公司愿意销售重疾或寿险产品给老年人。即使有,保费也极其昂贵。

所以,适合老年人购买的保险只有意外险。而且强烈推荐购买!记得要同时买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哦!

下次继续讲:

保费分多少年缴费好?

为什么不买分红型保险?

选择保险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保险常见的“坑”有哪些?

(待续)

长按以下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jf/4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