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简称垂体瘤,是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肿瘤,主要起源于垂体腺的前叶(腺垂体),而起源于神经垂体的病人罕见。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30一40岁多见,男女均等,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颅内肿瘤的第3位。垂体腺瘤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将垂体瘤分为两类:功能性(或分泌性)和非功能性(内分泌不活跃,不分泌或分泌产物如促性腺激素不引起内分泌学症状)。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1cm的垂体瘤,肿瘤直径1cm的称为大腺瘤,肿瘤直径大于1cm小于3cm的称为巨大腺瘤。
垂体瘤分类1.生长激素腺瘤。患此病的儿童多数表现为生长迅速,比一般小孩要高,逐渐发育成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如手脚粗大、肢体肥大。
2.催乳素腺瘤。女性多表现为月经紊乱,停经、泌乳、不育、性欲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功能减退,阳痿、不育、乳腺发育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此种类型多见于女性,身体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大腿及腹部皮肤紫纹、毛发增多、皮肤痤疮等,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
4.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由于激素水平没有异常,早期多无症状,因而不易发现,当肿瘤长大压迫到神经和脑垂体之后,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等。
经典病例患者李女士,64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缺损,偶感心前区不适,无视物旋转感,由于当时症状轻,患者及家属未重视,没有治疗。于5月前症状明显加重并伴随耳鸣,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检查提示:1、鞍区占位性病变,视神经受压明显,垂体柄显示不清,占位考虑垂体瘤。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门诊以“鞍区占位”收住我科。入科后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于年4月4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内镜下经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瘤组织呈灰白鱼肉样,分块切除,手术顺利,病检结果回报:嗜酸细胞性垂体腺瘤,术后给予止血、抗炎等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头颅MRI提示:肿瘤消失,视神经及垂体柄显露良好;患者现已康复,头疼头晕消失,视力及视野明显好转。
术前MRI
术后MRI
三陆脑科专家说:“对于垂体瘤的治疗来说,不同的病情就应区别对待,以保证患者能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那么哪些垂体瘤适合手术治疗呢?”
1.垂体瘤巨大,严重压迫视神经,视力、视野受损严重的患者。
2.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3.需要获得确切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患者,开颅提取病理组织的患者。
4.出现内分泌症状,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是垂体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取得病理诊断,快速、彻底地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疗效显著,同时一般可以一次性将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除,现在垂体瘤手术首选经单鼻孔入路,手术创伤小、风险小、恢复快。
手术是治疗垂体瘤最有效的方法,生活中早期发现垂体瘤非常的关键。一旦查出垂体瘤,建议患者医院进行就诊,尽管可能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