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本土的大型房企,蓝光地产自起便开始寻求借壳上市,并于年启动迪康药业的重组预案。随着3月30日完成重组、4月13日迪康药业宣布更名,蓝光地产长达7年的上市之路终于划上句号。
蓝光地产七年上市路早在年,市场便有消息称蓝光地产有意借壳上市。这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其大股东自年便已被四川省确定为60户省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公司之一。
其后年的股权收购印证了上述消息。年起,蓝光集团以每6.14元、总竞拍价3.3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急欲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持有后者万股的限售流通股,持股比例占29.9%。
当时迪康药业的报告显示,蓝光集团的收购事宜是为了拓展房地产业务,构筑融资平台及产业发展平台,在未来1年内不排除对ST迪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变后者的主营业务,及以增持ST迪康新增股份来注入优质房地产的计划。
不过,是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本市场。蓝光地产受到激进拿地、汶川大地震等因素影响,一度曾有资金困难。
待资金困难局面得到缓解后,蓝光地产重新积极拿地,仅年下半年以来便快速进入昆明、长沙、青岛、无锡、北京等地。截至年底,该公司共计36个项目在建和拟建,可供开发或销售面积超过万平方米,未来三年每年可供开发、销售的面积超过万平方米。
市场分析表示,蓝光地产近年以来在全国频频拿地扩张,当前此举意在借壳上市,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打通资本通道。
年11月28日晚间,迪康药业正式发布重组预案。具体而言,公司拟分别向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蓝光集团董事长)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其持有的蓝光和骏75.31%、16.44%和8.25%股权,还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定增30.07亿元。
据市场估计,蓝光集团当时拟注入迪康药业的地产资源达90亿元,加上3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将达到亿元。对此,市场分析称,如此大的注资,要在年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获得国土银监证监三部门审核通过,难度不小。
至年4月30日,迪康药业宣布调整重组的募集配套资金由30亿元降至26.35亿元;11月27日,迪康药业重新聘请相关公司评估重组事项。
今年2月11日,迪康药业终于宣布,中国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公司资产重组事项。
不过,根据最终交易方案,迪康药业向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收购蓝光和骏合共%股权后,拟募集配套资金总额再度由26.35亿元下调至22.34亿元。
”地产+医药“
随着蓝光地产重组的完成,中信建投报告指出,在优质地产资产注入后,蓝光地产“地产+医药”平台已初步构建。其中,蓝光地产的战略主要以快周转为主,区域聚焦和管理层的执行力或将使公司年向亿元发起冲刺。
资料显示,蓝光地产近几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年,该公司销售额54.16亿元,年销售额.12亿元。至年,销售额已上升至亿元左右。
除了地产业务外,中信建投认为,迪康药业原有的医药业务目前正在探索3D生物打印行业,考虑到该技术的前景广阔,未来蓝光地产或有望实现估值新的突破。
(来源:观点地产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