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
编辑
急性阑尾炎可在各个年龄人群中发病,但以20-30岁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约占40%;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2。[1]
2解剖结构编辑
婴儿的阑尾,其基地部较宽,呈漏斗状,好似盲肠尖端的延续。成年后,随着盲肠不对称的生长,盲肠右前壁增大较快,阑尾就被移向左后方。90%以上的阑尾起自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集处。因此,沿盲肠前面的结肠带向下端追踪可找到阑尾根部,其体表投影相当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阑尾,称为麦克伯尼点(McBurneypoint),简称麦氏点。麦氏点是选择
阑尾手术的切口标记点。由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短于阑尾,故阑尾均有不同程度的卷曲,外形似蚯蚓。阑尾的长度差异较大,一般在6-8cm,短者仅为一痕迹,长者可达30cm.阑尾的外径为0.5-1,0cm。阑尾的先天性畸形有三种:1)阑尾缺如,十分罕见;2)阑尾全部或部分重复或多阑尾;3)阑尾腔节段闭锁。后两者也不多见。阑尾根部的位置取决于盲肠的位置,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有高达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下腹。阑尾尖端指向有6种类型: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回肠后位。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掺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胸节、第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于内脏性疼痛。[1]
3相关病因编辑
阑尾炎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壁中的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及官腔中的粪石或结石是引起阑尾管腔
阻塞的两大常见原因,分别多见于年轻人及成年人。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则是较少见的原因。阑尾管腔细长,开口狭小、不同程度的卷曲,都是造成阑尾管易于阻塞的因素。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仍继续分泌粘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细菌入侵:阑尾与结肠相通,腔内本已有很多微生物,远端又是盲端,所以发生梗阻时,存留在远端死腔内的细菌很容易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粘膜上皮并使粘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妨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1]
4临床病理分型编辑
阑尾炎根据临床过程和病理改变,分为四种病理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多只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光镜下,阑尾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本型属于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已累及阑尾壁的全层。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阑尾周围ude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光镜下,阑尾粘膜的溃疡面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管腔各层有小脓肿形成,腔内亦有积脓,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部位多在阑尾根部或近端的系膜缘对侧。如果明尾穿孔的过程较快,穿孔的口未被包裹,阑尾腔内的积脓可自由进入腹腔,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本型属于重型阑尾炎,在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时,如果过程进展较慢,穿孔的阑尾将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包裹,则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由于阑尾位置多变,其脓肿位置可能在盆腔、肝下或隔下。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着以下几种:①炎症消退,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大部分将转为慢性阑尾炎,易复发。②炎症局限,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粘连包裹,炎症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经大量抗生素或中药治疗多数可以吸收,但过程缓慢。③炎症扩散,阑尾炎症重、发展快,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能被大网膜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发展为盆腔或髂窝脓肿、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需急诊手术治疗。[1]
5临床表现编辑
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与其他急腹症非常相似,而有些疾病也酷似阑尾炎。但相比之下,症状和体征的进展特征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1.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部,最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其主要特征如下:疼痛一旦移至右下腹,初始腹痛部位(上腹及脐部)的疼痛消失,也就
是说腹痛不是扩散而是转移。因此称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过程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快则约2小时,慢则需要1天或更长时间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也有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腹痛一般呈持续性,病初可能很轻微,容易被病人所忽视。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不同位置阑尾的炎症,其腹痛部位也有区别,如盲肠后位阑尾,疼痛在侧腰部;盆位阑尾,腹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可引起右上腹痛;左下腹部阑尾,呈左下腹痛,应予以注意。
(2)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等,但程度较轻。一般在腹痛开始后数小时内呕吐一次,不会频繁出现。有的病例可能发生腹泻。盆位阑尾炎,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可达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更高,达39℃或40℃。但体温升高不会发生于腹痛之前。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2.体征
(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常见的压痛部位有麦氏点、Lanz点(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上),或Morris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和腹直肌外缘交会点)。但对某一个病人来说,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的程度取买于病变的程度,也受病人的腹壁厚度、阑尾位置的深浅、对疼痛耐受能力的影响。老年人对压痛的反应较轻。当炎症加重,阑尾坏疽穿孔时,压痛的程度加重,范围随之扩大甚至波及全腹。但此时仍以阑尾所在位置压痛最明显。可用叩诊来检查疼痛点,更为准确。
(2)腹膜刺激征:有反跳痛(Blumbergsign)、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一般而言,腹膜刺激征的程度、范围与阑尾炎症程度和平行。急性阑尾炎早期可无腹膜刺激征;右下腹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可能有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说明腹腔内有较多渗出或阑尾穿孔已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但是,在小儿、老人、孕妇、肥胖者、虚弱者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病人,腹膜刺激征象可不明显。
(3)右下腹肿块:如查体发现右下腹饱满,可触及一压痛性胜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4)诊断性试验:①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sign):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其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②腰大肌试验(psoassign):病人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位于腰大肌前方的阑尾有炎症改变;③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sign):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各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靠近闭孔内肌的阑尾发炎。
(5)直肠指诊:炎症阑尾所在的方向压痛,常在直肠的右前方。当阑尾穿孔时直肠前壁广泛压痛。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痛性肿块。[1]
6辅助检查编辑
阑尾炎1.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甚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80%~90%,可发生核左移。也有部分病人白细胞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病人。尿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如尿中出现少数红细胞,提示炎症可能累及输尿管或膀胱。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测定以除外急性胰腺炎;β-hCG测定以除外异位妊娠所致的腹痛。
2.影像学检查:①站立位腹部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或液气平,右侧腰大肌影模糊,有时也可以看到腹腔游离气体出现,但量一般不会很多,偶可见钙化的粪石和异物影,可帮助诊断;②诊断特别困难时可做CT检查,可以发现阑尾增粗及其周围的脂肪垂肿胀,见于9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病人;③B超有时也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但可靠性低于CT。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临床上应用腹腔镜(laparoscopy)或后穹隆镜(culdoscopy)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者在逐渐增多,确诊后可同时做阑尾切除术。[1]
7鉴别诊断编辑
阑尾炎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转移性右下腹痛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很大,加上固定性压痛,以及体温、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感染表现,临床诊断可以成立。如果再有局部的腹肌紧张,依据则更为充分。对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者,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病人阑尾区的压痛是诊断的关键,必要时可借助辅助检查帮助诊断。诊断时还应根据以上情况对阑尾炎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1]
急性阑尾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穿孔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与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很相似。病人有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及近期溃疡病加重的表现,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部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站立位腹部平片膈下有游离气体,可帮助鉴别诊断。
2.妇产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特别要注意与妇产科疾病的鉴别。宫外孕的腹痛从下腹开始,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有停经史;体检时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性液体等。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表现与宫外孕相似,但病情较轻。卵巢囊肿扭转有明显腹痛和腹部肿块。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常有脓性白带和盆腔的双侧对称性压痛,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获得脓液,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盆腔B超可帮助鉴别诊断。
3.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但多呈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呈现结石阴影。B超检查可见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和结石影。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急性闲尾炎常需与之鉴别。患儿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压痛部位偏内侧,且不处固定,可随体位变更。
5.其他:右侧师炎、胸膜炎时可刺激第10、第11和第12肋间神经,出现反射性右下腹痛。急性胃肠炎时,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重。急性胆囊炎易与高位阑尾炎相混淆,但有明显绞痛、高热,甚至出现黄疸。此外,回盲部肿瘤、结核和慢性炎性肠病、梅克尔憩室炎、肠伤寒穿孔等,亦须进行临床鉴别。
上述疾病有其各自的特点,应仔细分析,予以鉴别。如病人有持续右下腹痛,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1]
8疾病治疗编辑
原则上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因为早期手术既安全、简单,又可减少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发展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即使非手术治疗可使急性炎症消退,日后约有3/4的病人还会复发。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后,或急性尾炎的诊断造未确定,以及发病已超过72小时或已形成炎性肿块等有手术禁忌证者。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补液治序等。应选用抑制厌氧菌及需氧菌的广谱抗生素,临床上以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应用最多。
阑尾切除术可通过传统的开腹或腹腔镜完成。两者相比,尽管腹腔镜具有更易进行腹腔冲洗、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出院早、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低等优势,但也存在花费较大、需特殊设备、手术时间较长的弊端,所以总体临床评价两者没有明显优劣。然而,对于术前诊断不确定拟选择制腹探查者,以及体型大或肥胖者,相对于需要大切口的开腹手术来说,选择腹腔镜更合适。也可先应用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排除其他疾病,明确阑尾炎后,将腹腔镜头放于阑尾上并解除气腹,透过腹壁的腹腔镜灯光可以指引术者用更小的腹壁切口完成阑尾切除术,称之为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术。手术中应尽量吸净或用湿纱布蘸净腹腔内的渗出液。一般不宜冲洗,以防感染扩散,除非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的脓腔。引流较少应用,仅在局部有脓腔,或用尾残端包埋进不满意及处理困难时采用,其目的主要不在于引流腹膜炎,而在于如果有肠瘘形成,肠内容物可从引流管流出。一般在1周左右时拔除。
1.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
(1)麻醉与体位:一般采用硬脊膜外麻醉,由可采用局部麻醉,小儿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可垫高右臀部,以利于术中显露。
(2)切口选择:病人麻醉满意后,再次检查腹部,定位阑尾,觉得切口位置。一般宜采用麦氏切口,即经脐孔到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点上,做一与此垂直的切口,长5-6cm。如压痛部位远离麦氏点,切口则应选择在压痛最强点或触及肿块的部位,如诊断不明确或估计手术复杂,可选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利于术中探查。
(3)寻找阑尾:如阑尾就在切口下,很容易找到。否则,先找到盲肠后,沿着结肠带向盲肠顶端追踪,即能找到阑尾。如仍未找到阑尾,应考虑可能为盲肠后位阑尾,用手指探查盲肠后方,或者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将盲肠向内翻即可发现阑尾。如阑尾外观正常,应直视下探查盲肠(排除结肠癌)、至少60cm的回肠(排除梅克尔憩室炎),小肠系膜(排除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盆腔。
(4)处理阑尾系膜:用弯血管钳夹住阑尾尖端的系膜并提起,使其充分显露。如系膜不肥厚,可用血管钳贴近阑尾根部戳孔,带线一次集束结扎,包括其中的阑尾血管,再剪断系膜;如阑尾系膜肥厚,应分几束上钳切断结扎或缝扎。阑尾系膜结扎要可靠。
(5)切断及处理阑尾根部:在距盲肠0.5cm处用直血管钳将阑尾的根部轻轻压榨,用丝线或可吸收线于压榨处将阑尾根部结扎。距阑尾根部1cm左右的盲肠壁上,用细丝线在浆肌层做一荷包缝合,暂不打结。再于阑尾结扎线远侧0.5cm处切断阑尾,残端用碘酒、酒精涂擦后塞入荷包口,收紧荷包缝合线后打结,将阑尾残端完全包埋。
(6)特殊情况下阑尾切除术:1)阑尾尖端粘连固定,不能按常规方法切除阑尾,可先将阑尾于根部结扎切断,残端处理后再分束切断系膜,最后切除整个阑尾,此为阑尾逆行切除法;2)盲肠水肿,阑尾残端不宜用荷包埋入缝合时,宜用“8”字或“U”字缝合,缝在结肠带上,将系膜一并结扎在缝线上;3)盲肠后位阑尾,应剪开侧腹膜,将盲肠向内侧翻起,显露阑尾后切除,并将侧腹膜缝合。[1]
9并发症及其处理编辑
1.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阑尾炎(1)腹腔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卞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所致的腹胀症状、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后,如阑尾根部及盲肠充血、水肿不甚明显,可继续切除阑尾,似乎同样安全且能明显缩短病程。但如果脓肿巨大且进一步分离会发生危险时,仍以单纯引流最为恰当。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可选择应用。阑尾脓非手术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
(2)内瘘、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胧、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X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口置管造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门静脉炎(pylephlebitis):少见,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炎。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疽等。如病情加重会导致全身性感染,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行阑尾切除并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2.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1)出血: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常在手术后发现,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关键在于预防,应注意阑尾系膜结扎确切,系膜肥厚者应分束结扎,结扎线距系膜断端要有一定距离,系膜结扎线及时剪除,不要再次牵拉以免松脱。一旦发生出血表现,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
(2)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及合并穿孔者。表现为术后3天左石切口胀痛或跳痛、体温升高,局部红肿、压痛明显、甚至出现波动等。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此并发症已较少见。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切口冲洗,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处理原则: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敞开引流;如位置深在,不能只满足于皮下引流;引流的同时,伤口内的丝线头等异物必须剪除,定期换药。
(3)粘连性肠梗阻:也是阑尾切除术后的较常见远期并发症,多发生于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者,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术后卧床等多种原因有关。早期手术,术后左侧卧位,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一般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梗阻多可缓解。如不缓解,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需手术治疗。
(4)阑尾残端炎: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术后可发生残端炎,表现与阑尾炎相同的症状。应行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也偶见术中未能切除病变阑尾,而将其遗留,术后炎症复发。症状较重时应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残端。
(5)粪瘘:很少见。多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根部穿孔或盲肠病变严重者。产生术后粪瘘的原因有多种,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其结扎线脱落;盲肠原为结核、癌症等;盲肠组织水肿脆弱术中缝合时裂伤。粪瘘发生时如已局限化,很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如远端肠道无梗阻,经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后多可自行闭合,如经过2~3个月仍不闭合,则需手术治疗。[1]
10特殊类型阑尾炎编辑
阑尾炎一般成年人急性阑尾炎诊断多无困难,早期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如遇到要幼儿、老年人、妊娠妇女以及AIDS病人患急性阑尾炎时,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应当格外重视。
1.新生儿急性阑尾炎:出生后新生儿阑尾是漏斗状,不易发生由淋巴滤泡增生或者粪石所致的阑尾管腔阻塞,因此,新生儿急性阑尾炎很少见。又由于新生儿不能提供病史,其早期临床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脱水等又无特征性,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因此诊断易于延迟,穿孔率可高达50%~85%。诊断时应仔细检查右下腹压痛和腹胀等体征,并应早期手术治疗。
2.小儿急性阑尾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患儿也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临床特点:1)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最常见的主诉是全腹疼痛,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2)右下腹体征不明易,不典型,但有局部压痛和肌紧张,是诊断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依据;3)穿孔发生早,穿孔率较高(15%~50%)。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需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再经轻柔的查体,左、右下腹对比,仔细观察患儿对检查的反应,做出判断。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并配合输液、纠正脱水、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较常见。妊娠中期子宫的增大较快,盲肠和阑尾被增大的子宫推挤,向右上腹移位,你痛部位也随之升高。腹壁被抬高,炎症阑尾刺激不到壁腹膜,所以使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均不明显;大网膜难以包裹炎症阑尾、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易在上腹部扩散。这些因素给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增添了困难。B超检查可帮助诊断。炎症发展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威胁母子生命安全。
治疗时,以阑尾切除术为生。开腹手术是最快捷和安全的措施。妊娠后期的腹腔感染难以控制,更应早期手术。围术期应加用黄体酮。手术切口的位置比非妊娠者偏高,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尽量不用腹腔引流。术后使用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加强术后护理。临床期的急性阑尾炎如并发阑尾
穿孔或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考虑经腹剖宫产术,同时切除病变阑尾。
4.老年人急性阑尾炎:随着社会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患病人数也相应增多。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防御功能减退,所以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却很重,体温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又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阑尾动脉也会发生改变,易导致阑尾缺血坏死或穿孔。加之老年人常伴发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早期手术的危险要比延迟手术的危险小很多。所以一旦诊断应及时手术,同时要注意处理伴发的内科疾病。
5.AIDS/HIV感染病人的阑尾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免疫功能正常者相似,但不典型。此类病人白细胞不高,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阑尾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生存率,否则穿孔率较高。[1]
11注意事项编辑
阑尾炎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2.患急性阑尾炎后,如果家庭医院。
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1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
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