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聊聊节奏与速度的关系

节奏与速度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相互影响。

当乐谱中的节奏变化较复杂时,学琴者的演奏速度,也会变得不容易控制。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长音符后接短音符,容易把速度奏快

音符之间的时值不同,尤其是在一个长音符之后,紧接着出现了时值较短的音符,更会令学琴者难以找到节奏的变化规律。

或者说,这样的“组合”,本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说。

比如一个二分音符的后面,接着出现了几个十六分音符。由于十六分音符时值较短、音响效果较紧凑的特点,很容易就会把之前平稳进行的速度,给“打乱”。

“打乱”的方式,通常就是会奏得偏快。

而且这种偏快,是学琴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快起来了。

你以为自己的速度还很稳定,但随着节奏型的突然改变,尤其是由十六分音符,这样时值短促的节奏一“推动”,是很容易在无形中变快的。

二、在短音符后接长音符,也容易偏快

“长接短”,速度容易偏快,同理,“短接长”也容易偏快。

因为如果都是短音符的话,学琴者其实能够较快地适应节奏,演奏的速度反而可以稳住。

但短音符之后,突然出现的长音符,学琴者则依然还带着之前的“惯性”,很容易把速度奏快,把长音符的时值演奏不够。

三、同一个音符不断重复出现时,速度容易控制不稳定

同一个音符,也就意味着同一种音高与音色。

如果不断出现的话,则一时间听到的,都是较单一的声音。这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当我们的练习与演奏,产生“审美疲劳”时,很容易就会变得不耐烦。

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是,要么把速度奏得偏快,要么开始“拖拉”。

四、进行强弱变化时,速度也容易不稳定

这是还不熟练导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心不可二用”。

因为此时的学琴者,头脑中在想着控制音量,同时身体也在配合着头脑,作出控制的动作。

所以对于演奏的速度,就会暂时性地“忽略”,导致忽快忽慢。

五、遇到休止符时,速度也容易不稳定

休止符会“打乱”原本较规律的节奏,因为属于休止符的时值,是需要我们“等”出来的。

在还不适应的时候,就会沉不住气去“等”,或是“等”的时间过长。

演奏速度的偏快或“拖拉”,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上五种情况,都是节奏变化较复杂时,我们速度容易不稳定的原因。

解决的方式,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得下一番功夫:那就是:

从慢速开始练起。

慢练,能解决练琴中的大部分问题。

一点也不夸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oxinkeji.net/byjc/15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